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在29日举行的首届长三角文博会“数字经济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主题论坛上直言,
“现在的数字文创产业,更多的是一种亚文化,注重流行、娱乐、消费,却忽略了更为经典的东西。像是直播、短视频,追求的是明星经济、粉丝经济、流量经济。”
他认为,今天发展数字文创,需要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关系。创意巨头迪士尼对于经典的开掘,或许值得对标。迪士尼从未停止对各种优秀传统或经典文化的创意转化。
20年前它们甚至曾将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故事开发成动画电影,让这个中国姑娘鲜活、饱满地走向世界。
大丰实业董事长丰华也提到:
“许多企业在打造文化品牌时,挖掘内容的能力还很欠缺。”
他认为长三角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鲜明的现代气息,拥有西湖、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也积淀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文化的内容创作、业态创新和国际传播等方面其实大有可为。
不止一位专家留意到,粗放化发展是今天数字文创产业的尴尬处境。国内大多数数字文创产品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制作粗糙,缺乏一种内在的追求,更不用说形成品牌。未来,文化与科技如何实现更好的平衡和融合、数字新技术如何精准运用于文化创新,值得深思。
前不久刚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的罗伯特·威尔逊的《睡魔》,就是令人叹服的一例。已经很难说《睡魔》是一部怎样的剧了,它却让人看到舞台艺术集大成者的模样,高科技舞美灯光与演员天衣无缝的配合。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一定要有产业之外的追求。它所生产的是产品,也是作品。越是不简单追求GDP增长,越是走得远。”有人这样感叹。而不止一位学者强调: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相关的人才培养与成长却非常慢。未来,数字文创的比拼,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