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2年“山阳杯”全国新故事大赛获奖作品火热出炉,30篇作品从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新老作者的参赛稿2000余篇中脱颖而出,分获金、银、铜和优胜奖。其中,6名来自山阳的故事作者分获金、银、铜和入围奖。
“山阳故事能够保持60年长盛不衰,经过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这非凡十年,可以说是山阳故事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承担了全区60%的原创故事和75%以上的纪实故事,今年抗疫故事创作量占全区总数的90%,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和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全国故事大王张道余。”金山区山阳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袁卫杰笑着介绍说。
袁卫杰口中的张道余,是土生土长的金山山阳人,也是中国新故事艺术专家组成员,国家级民间文学最高奖“山花奖”评委,《故事会》杂志社特约编审,是中国新故事创作四大家之一。今年,他已近82岁高龄,在与故事结缘的60年间,张道余扎根基层,创作并发表了250多万字、150余篇故事作品。凭着对故事的热爱、对家乡的赤诚,以及对年轻一代作者的关怀,依旧笔耕不辍,继续书写着他的人生故事。
从草根农民到故事大王
1940年,张道余出生于金山区山阳镇新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个地地道道的“草根”。当年,热爱学习的他因家境贫寒辍学,回家务农,但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听故事。上世纪60年代初,张道余加入了讲故事队伍,最多的一年讲演了280余场。同时,他参加了上海群众艺术馆和县文化馆参加故事创作培训班,不断创作发生在身边的新人新事。1964年,张道余创作的故事《说嘴媒人》在《文汇报》上发表后一发不可收拾,《种子迷》、《范龙进队》《突击队里的故事》等一连串故事新作先后发表,推动山阳故事踏上了不断飞跃。《文汇报》曾7次报道了山阳故事的盛况和评论,引起轰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张道余曾担任山阳文化站站长2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把故事文化作为重点项目来抓,为群众讲演故事,同时创作出了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故事佳作。山阳文化站曾被评为“全国百强先进文化站”,他个人也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还曾荣获“感动金山”十大人物,“上海市最美群文人”,“纪念改革开放4O周年”上海故事发展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最大心愿是山阳故事后继有人
2000年底,张道余退休。恰逢金山区成立故事学会,他当选会长。15年里,他除了协助做好业务工作、培养故事创作人才外,还编辑出版了一些列故事书籍。2012年,他忍受着老慢支哮喘疾病的折磨,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了20多万字的《金山嘴渔村风情》一书。次年,又为他的家乡新江村写了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巨变的长篇纪实故事《新港湾传奇》。
他在坚持写作的同时,也关心着年轻作者的成长。张道余曾担任山阳中学“新故事创作演讲辅导班”指导老师,每周为学生上2个小时的课,期间也培养了一批小小“故事家”:100多篇学生故事作品在各大报纸杂志上发表,40多篇故事分获不同奖项。
“作品质量要上去,作者必须要下去。”2008年,山阳镇举办青年故事创作讲演培训班,张道余担任培训班导师,每月两次为学员传授故事。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来源,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写出好作品。” 培训班还打破常规的“老师台上教,学生台下记”的教学模式,采用座谈沙龙的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形成了大家想、齐商量、共打磨的故事讨论模式。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张道余的带领下,一批年轻学员慢慢走向成熟,推动山阳故事迈上新篇章。近年来,山阳镇多次承办上海市“山阳杯”故事邀请赛、“山阳杯”全国幽默故事创作大赛等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故事邀请赛,“中国故事?金山论坛”“长三角乡音故事会”“山阳故事汇”“山阳故事说”等一批故事文汇品牌持续打响,“山阳故事”新活力不断迸发,成为了金山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山阳镇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故事委员会授予“中国幽默故事基地”称号。
这些天,张道余正忙着筹办中国故事金山论坛,当被问及人生最大的心愿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希望山阳故事后继有人,再掀新高潮!”
作者:应磊磊 薄小波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