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普陀的小囡还记得这两座绿油油的煤气包么?
“在小区一抬眼就能看到,在家中打开北边的窗户也能瞅见。”对于普陀区真西五居民区的居民来说,这两座位于大渡河路1912号的干式气柜,他们再熟悉不过。
日前,隧道股份上海能建顺利中标“华东第一气柜”——上海普陀大渡河路1912号干式气柜拆除及处置项目。已经有近30年历史的干式气柜即将光荣退役拆除,其原址将成为真如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让“旧产能”注入“新动力”,为普陀的跃变发展再续全新篇章。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上海开始大规模普及人工煤气,“煤气包”便成了为居民供气的“主角”。上海普陀大渡河路1912号干式气柜位于真如燃气储配站内,始建于1990年、竣工于1994年,曾为上海加快实现城市燃气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并见证了上海从“煤球炉”向城市现代燃气转型发展的辉煌历程。
大渡河路气柜单体总高为106米,直径66米,是目前华东地区现存最高干式人工煤气气柜。1994年以来,它们不仅在煤气大发展时代发挥着调峰、储备的重要作用,更在全天然气化后作为补充储备气源站起到了稳供、保供的作用。2015年,随着上海逐步实现城市燃气全天然气化,大渡河路1912号两座干式气柜也渐渐退居幕后、淡出历史舞台,寻求着新的未来。
最近,不少真西五居民就在煤气包附近看见了“即将安全拆除”的横幅,随即便咨询居民区基层班子,热切地了解更多信息,大家都十分期待后续规划。“竖立着的煤气包给我们带来不少压迫感,我们总觉得有安全隐患。”
本次工程拆除面积约为6913平方米,主要涉及气柜钢结构、基础及内胆框架的拆除,以及气柜、管道内气体置换等工序。要确保两个庞然大物的安全拆除,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拆除“大绿罐”需要分多步进行,首先需要将罐内的天然气进行置换;其次要对气柜的整体结构情况进行评估;最后再对拆除的钢板进行切割,整体需要花费近1年时间。
为确保拆除工程顺利推进,项目团队将在总结杨高南路、金沙江路、漕宝路三座下沉式气柜等相关气柜拆除改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大渡河路工程实际,对每一项拆除步骤进行研究讨论,全面把控施工进度,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安全如期实施。
未来,两座煤气包的原址地,将成为真如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所在地、长三角企业总部的集聚地、科技金融的汇聚地。
作者:张晓鸣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周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