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勒海峡(最窄处仅4公里之隔)
北方的云啊北方的风,总也含带着些萧瑟而孤独的意味。即便是仲夏的北欧,也还透现出种种潜沉的凉意,比不得地中海那边清晰可感的干呼呼的撒哈拉热度。丹麦尽管算得北欧诸国地理位置最为偏南的一员,却仍极易触及她冷冷的额角。七八年前,我的北欧之行的最后一站,便是行走丹麦,由挪威乘邮轮跨海行驶了一整夜,次日上午才抵达的。
傍晚从奥斯陆启航时,港内尚大雨滂沱,及至晨起,便已天清气朗,阳光明媚。船只穿越丹麦诸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间狭长的卡特加特海峡,过厄勒海峡处最窄,仅4公里,左舷可远眺东边瑞典海岸的赫尔辛堡,西边则为丹麦沿海的赫尔辛格,是两国间相距最近的两座小城,海峡中还有阻塞其间的萨尔特霍尔姆岛。邮船行抵哥本哈根港后,为抓紧时间,我们一行随即乘汽车掉头北返赫尔辛格,去看那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克伦城堡。
克伦堡宫
现今所见的克伦堡,始建于1420年前后。被火焚毁后,由丹麦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重建。1658年,该处遭瑞典军队侵夺,所藏财宝被掳掠一空,直至二十世纪前期才再度恢复。城堡上的加农炮是依据17世纪签订的军事协定架设的,以往可控扼厄勒海峡水道,而今只在王室举办重大庆典时才会鸣炮致意。克伦堡的名气响,不光在其建筑技艺的精湛和代表性,尤其在它历史文化背景的特色方面,据说此处就是英国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故事发生的地方。我注意到,城墙一隅镌嵌有一方莎翁人像的石浮雕。这些天在城堡张挂出来的戏剧广告,迎风招展,分明标示着就是纪念哈姆雷特国际戏剧节的。欧洲城市每年夏季常举办各种戏剧节、音乐节,内容丰富多彩,充溢着满满的引人感怀的文化氛围,克伦堡只是其中之一。
面向厄勒海峡的克伦堡宫炮位
在赫尔辛格城内,还观看了圣玛利亚教堂。这是躲过宗教改革风潮而残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北欧天主教堂。大多数北欧教堂皆因宗教改革的影响而变身为新教教堂,天主教的势力反而存之不多了。圣玛利亚教堂外墙以红砖砌筑,带有凸显的哥特式尖顶。这一日大概是丹麦青年的成人节,中学毕业生们身穿白衬衣,不论男女皆头戴白顶红沿软帽,举行完演讲仪式后,即登上专门租来的敞篷卡车,举着啤酒欢呼、吹哨、喝彩、放纵,一路呼啸游行,喧腾欢快一整日,似乎要将一切烦恼和压抑统统抛诸脑后。上午在赫尔辛格所见的这一幕,不想傍晚在哥本哈根重又见识,一直持续到午夜时分。丹麦年轻人的这一成年节,碰巧让我们遇上了。
罗斯基勒大教堂
下午,我们一行驱车赶往哥本哈根以西的旧都罗斯基勒。十一至十五世纪时她曾是丹麦历代国王的驻地和最重要的宗教中心,以罗斯基勒大教堂规模为最。该教堂始建于十二、十三世纪,1464年落成。为丹麦境内首座哥特式教堂,老远就可望见一对尖锐、高耸的塔楼大尖顶,风格上且兼有罗马式特征,是两种风格的杂糅。外墙采用红砖作面,灰黑色砖构饰,线条洗练。教堂内摆有绘饰精致的金色木雕祭坛,还有包括20位国王、17位王后在内的王室墓葬,诸如女王玛格丽特一世,克里斯蒂安二世、三世、四世等人,还有主教的棺柩。这些随葬的帝王主教都被塑造为安卧的大理石像,充溢着中世纪的文化气息。整个教堂内庭的设计精巧完美,令人慨叹,无怪被列入丹麦的世界遗产名录之中。
距罗斯基勒大教堂不远处的峡湾边,曾在浅水处发现有5艘维京船残骸,完全依古代技术制成。丹麦方面在此考古发掘遗址的基础上,以发现的龙骨、船板来拼接古船,复原样貌,建成一座维京博物馆。欧洲史上的八至十一世纪又称维京时代,即北欧海盗时代。当时他们驾船四出扩张,喧腾呼啸。这种木船造型别致,适应性强。其船体狭长,系独立单帆船,可艏艉进退。多年前我虽探讨过这一课题,撰有论文,但能实地赴北欧造访、体验,获得生动直观的印象,还是极为难得的。
北欧夏季昼长夜短,从罗斯基勒返哥本哈根,天色尚早。晚餐后,一行便又在市政厅附近漫步。这里有设计大气的市政厅主楼,采深棕色砖墙,周边可见王宫宾馆、报社大楼,有安徒生铜像、带牛龙斗法铜像的广场喷泉、古代武士纪念柱,还有哥本哈根市中心零公里标志碑。马路对过则是人们游乐的蒂沃利乐园,不远处又是藏有大量艺术珍品的嘉士伯博物馆。用餐所在街区恰在哥本哈根大学附近,大学的一些学院及圣彼得教堂散布其间,此地也因之成了城市的学术文化中心。说起丹麦,其实不光有名动天下的童话大师安徒生,还有物理学家、数学家玻尔父子和兄弟,天文学家第谷等自然科学巨擘。一个仅五百余万人口的小国,能对人类文化有此卓越贡献,难道不惹人羡慕吗!
翌日,我们主要在哥本哈根周边西兰岛转悠,这一带是丹麦人口最集中、经济文化最繁盛的地区。清晨先抵位于西兰岛北端的希勒罗观光,距哥本哈根35公里远,这里以腓特烈堡而驰名。1560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在此购下城堡,并以其名名之。主建筑称腓登斯宫殿,现为丹麦王室行宫,亦对公众开放。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每年春秋两季会移此居住。腓特烈堡乃一庞大建筑群,还有后花园。虽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是竭力效仿凡尔赛模式的,但论原创性、精美度和规模,仍难与之比肩。腓特烈堡的出名,还在于历史上的丹瑞海洋霸权之争,1720年北方战争末期,瑞典迫使丹麦停战的和约就是在此签订的。腓特烈堡曾于十九世纪中叶毁于火灾,后由嘉士伯啤酒商出资修复。加上王室多年收藏的增补,由此形成了国家历史博物馆。原由王室专用的教堂,也已对平民开放。不论教堂还是建筑的装饰都很奢华,被誉为丹麦最美的宫殿建筑,不同于一般新教国家审美的简洁风格。
腓特烈堡宫内景
滨海公园处处有景,也看到了一些后来的历史纪念物,像战争胜利纪念柱、二战英雄石像、用于打击德寇的水雷塑像,与之关联的还有丘吉尔胸像、丹麦国王腓特烈九世的立像。后者的设立,显然与他及其父王克里斯蒂安十世不屈不挠的战时表现有关。丹麦尽管国力弱小,横遭纳粹铁蹄践踏,但人民仍组织抵抗运动。时任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拒绝弃国臣服,反对纳粹占领,甚至一度被捕下狱,但他出狱后一如既往地骑着高头大马四处巡视。他的这一形象,已成为当时欧洲抵抗力量传颂的有力象征。由这里,还可望见峡湾对岸现代风范的哥本哈根歌剧院,在这座充满着传统色彩的古城内,居然还串缀着若干现代型的方圆大玻璃建筑地标,颇为开眼。
丹麦王宫卫兵
游览哥本哈根,王宫广场是一定会去的。丹麦王室自1794年迁此,即所谓阿玛琳堡王宫,由4座三层宫室相对合围而成,直接临街,没有深院围墙阻隔。4幢建筑分别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夫妇及其长子次子居住。王室的活动对民众是公开的,女王在哥本哈根期间则须王宫悬旗,若外出离宫,则下旗。离阿玛琳堡王宫仅百米之遥,便是哥本哈根最引人瞩目的大理石腓特烈教堂,仿罗马圣彼得教堂而建,有一巴洛克风格的巨型圆穹顶,极为壮观。腓特烈教堂外侧立有安斯伽的铜像,以不忘传教之史,9世纪时就是他,将基督教传入北欧地区,安斯伽便成了斯堪的纳维亚的主保圣人。
哥本哈根新港一瞥
哥本哈根(K?benhavn)地位的上升,同其港口的商业兴盛分不开,其地名本即丹麦语“商人的港口”之意,到了此地,最初的港口也是一定要去领略、体验一下的。不宽的运河两侧停泊着不少老船,有木壳的。河岸上为步行街,满目皆是五颜六色的老房子,尽力维持着原貌,有酒吧、餐厅、鱼市、商铺、旅馆及红灯区,商港活跃之状不难想像,如今则多了些私家游艇。新港20号红房子,文物铭牌上注明是安徒生故居,但不对外开放,究属私人产业。港内运河上水光摇曳、帆樯林立的景色,已成长期的保留节目了。
作者:沈 坚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