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退休多年的我宅在家里做着“断舍离”杂务,突然眼睛一亮,寻找多年未果的《重修泖桥澄鉴寺记》碑文拓片重现在我面前,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慢慢地,轻轻展开尘封几十载的拓印,刹那间一个个俊秀而富有活力的著名书法家的文字,仿佛在雀跃着、舞蹈着、咏唱着,一直连绵到天外……一时间,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那种老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无以言表。我赶紧打开手机拍下来,把一幅幅图片分享给“泖桥和尚庵寻隐者”群里的朋友们。大家那种一睹为快的神情,我是可以想象的。
此时,思绪早已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在泖桥中学教书。有一天,上好课走出教室,有几个学生围着我说,“老师老师,和尚庵房子拆掉了,工人们在拆墙壁时发现了一块大石头,上面还有好多字呢。”
“啊!”我惊讶了一声,没再说什么。放学后,我无法静下心来,耳旁不时有个声音好像在说,“快去看看吧,那是你念了一年‘经’的地方呀……”是啊,砌在墙里的大石头,上面写了些什么呢?我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和尚庵。和尚庵大名澄鉴寺,1972年我读高一时就在这大雄宝殿作的教室里上学,印象中这里还是蛮有气势,几根大柱子一人合抱有余。但眼前已是一片废墟,大雄宝殿被夷为平地,附属房舍全只剩残垣……
我在乱石堆里努力寻找着,猛然发现一块长方形石板,仰面朝天。仔细一看,上面刻着:“重修泖桥澄鉴寺记,澄鉴寺与朱泾、枫泾东西相望,……泖桥横栏之于巽上……”大致意思看明白了,这是一篇碑记,碑上署着陈继儒撰、董其昌书、钱龙锡篆。这三位古人中,我只对董其昌有些了解,知道他是明代的一位大书画家。看着这不失灵气的碑文,我思忖着要尽快把这碑文拓印下来,否则说不定几天后就是一堆碎石了。
记得那是1982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我早上乘公交车去金山县城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十几张宣纸和一大瓶墨汁,就急匆匆返程。在洋泾桥站下车后,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达和尚庵遗址乱石堆上,找到那块石碑,顾不上擦汗就开始了拓印碑文。
当时,我对拓印手法不太了解,好在曾去西安旅游过,在碑林游览时看到过拓印的简易手法,就用事先准备的纱布包了一个扁平状的棉花团,蘸上墨汁拍打起来。拓印也是个技术活。第一张纸因上墨太多,文字基本看不清楚,第二张还是不行,直到第三张时才算有了点门路。就这样捣鼓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赶在太阳下山前完整拓完了全部碑文。我直起腰,长长地吁了口气,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后来,我离开泖桥中学去金山县城工作了,虽没有再去过和尚庵遗址,但这块碑的命运一直在我的心中牵绊。后来听说在陈蔡人吴培林君的努力下,几经周折,才使此碑免遭厄运,最后被收藏到金山县博物馆里。真是功德无量!
作者:李达林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