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其尧先生复印来一份徐自豪先生的文章“《毛泽东选集》英译组人物之郑儒鍼”。看着先生笃厚的遗容,不禁又一次悲从中来。今年(2021)是先生百岁诞辰。先生猝然辞世,已是四十年前了!
1957年我考取浙江师范学院外语系。入学不久,便听到一则关于郑先生的轶事:五十年代初,一位英国友人到访杭州,省外办准备晚上以越剧《梁祝》款待。从北京跟随的译员说没听说过这种地方戏,也不懂浙江话,希望另请高明。外办急中生智,召请郑先生救场。看戏后的第二天,这位友人兴奋地说昨天晚上的译员太特别了!听着他低声细语,便想起自己牛津年月听导师在烛光下讲莎士比亚!还问是否可以把“这个年青人”带走!消息传开,同学们要郑先生具体谈谈。先生具体得很简单:“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切就顺畅了,唱词有字幕,‘金山银山’之类词句照译便好,一听那是隐喻。”
升入二年级,我们便有幸入先生门下。先生讲话言语浅近句句入耳;我们或埋头笔记或听得入迷,课堂常常静悄悄,但也不时哄堂。一次,先生把课文里一句话写在黑板上: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他抑扬顿挫地读一遍,再用红粉笔把定语从句划在主语之后,又读一遍。然后走近同学,说:“You may laugh at me now, but I shall win in the end,and laugh at you.”他说me和I时指着自己,说you时指向同学,逗得全班直想起立欢呼!——我一直记着这个细节,因为在我此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如果要解释这句谚语,我便模仿老师,亦步亦趋。
我还记着另一个细节:先生把课文里一个单词gale写在黑板上,说:“这个词也不总是像课文里说的很可怕(指强风刮倒大树),如果它出现在一首诗里,很可爱。”他说着在这个词后写了另一个解释:(poet.)breeze。大家眼睛一亮。
先生上完一节课,黑板大致也满了。把黑板上的词句一一记下,便是很好的课堂笔记。动作慢的同学请值日生慢点擦,其实值日生也舍不得擦,因为先生的板书太美了!笔底龙蛇,灵动自如,连逗号的尾巴也好看,被称为“英文书法兰亭序”,许多同学都在模仿。师哥杨源和师姐张合珍仿得最棒,大家佩服。
我很庆幸自己珍藏着郑先生批改过的五本作业本,布满了先生的真迹。作业的主人应槟棠,同班好友。我期中生病不能跟班上课,便一本又一本地要了他的作业本,研读郑先生的批改妙招。先生批作业不只是改错,他习惯“笔授机宜”,写下地道的句子或可用的短语启发学生。比如这样一个汉译英句子:他听从我的劝告,每次读报做笔记。郑先生把学生臃肿的复合句改通顺后,写下自己的译文:On my advice, he makes notes while reading newspapers. 同时列出三个短语可供替换:Acting on my advice,during his reading of newspapers,every time he reads news-papers.
再比如造句。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We obtain the success at the expense of our energy. 郑先生把这个句子划掉,另写了两句:The capitalists get rich at the expense of workers. He became a brilliant scholar at the expense of health. That was bad. ——先生用两个地道的句子提示你为什么你的是错的。
修改作文,先生更是呕心沥血。应君是个淘气包,字迹潦草。先生努力辩认,悉心修改。笔者取一篇议论文最后一页统计如下:蓝墨水词93个被删34个,先生加写红墨水词57个!标点的修改不计。
先生当时教两个年级两门课:精读和英国文学。这样的作业每周要批改七十多本。以先生的这种“笔授机宜”不厌其详的批改方式,要消耗多少时间和精力啊!先生像吐丝至尽的蚕,烧燃成灰的烛,累死在讲台上,注定的宿命。
端详着先生的遗容,我脑海忽然掀起一道波浪——先生太善良了!在善良被羞辱被践踏的漫长岁月,先生一直坚守善良,这也是一种倔强。我从先生的唇角,看见了这种倔强。
先生的为人,郑师母的纪念文讲得最透;先生的学问,钱先生的慰问信说得最准。徐自豪先生的文章影印了这两份原稿,十分珍贵!
钱先生的信如下:
剑芬同志:
昨天惊闻儒鍼同志的恶耗,十分悲痛。他和我在三十年前愉快地一起工作,是我最敬重的朋友之一。知道他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人品和学问。他突然逝世,国家丧失了一个人才,学生丧失了一位良师,我个人也丧失了一位益友。你的伤心,是可想而知的。我因天气转冷,哮喘旧病蠢蠢欲发,不便出门,未能亲来吊唁,衷心歉愧。先此写信慰问,并嘱小女钱瑗代表哀悼。望你加意保重身体。
专致
敬礼!
钱锺书
杨绛同候
十一月八日
师母的“纪念文”这样写道:“鍼是一位极有英语才华的天赋学者、书呆子、大孩子,品格高尚、善良、忠厚、纯洁,具有人类中最美好的心灵。人生易逝,辛勤为国为人民为党工作。先公后私、鞠躬尽瘁。……”
读着纪念文里“大孩子”这个词,笔者脑海浮现出一幅美景:当时我们学生为节省八分钱车票一般都是走路进城,这就有可能看见郑先生和夫人在路边等车。“郎才女貌”是杭大人对这幅美景的“通感”,不过我总觉得还有点别的什么,说“小鸟依人”,则完全不准确。——事隔六十多年,读到“大孩子”这个词,忽然觉得我可以准确地描述这幅美景了:师母身材高挑,贴先生站着,就好像是幼儿园的老师在护卫着一个大孩子!
谢谢师母用满满的爱陪伴和照料了先生的后半生。
鲁迅先生说,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不缺埋头苦干的人;郑儒鍼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印证了鲁讯先生的话。
六十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郑先生悉心批改的五本作业本。我曾经想把十枚已经生锈的订书钉换成丝线重新装订,幸亏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一切要原封才好。
我今决定把一本留作传家宝交给我的孩子,另四本托付我的忘年交吴其尧先生珍藏。其尧也是个大孩子,也醉心英国文学;把郑先生的手泽托付他,最为稳妥,最是合适,最能表明郑先生的专业后继有人。郑先生的批改,透露出许多讯息:传道、授业、解惑全有。如果哪位学者乐意加以系统研究,请与吴先生联系;也或者你只想一睹郑先生的“英文书法兰亭序”,大孩子吴其尧很乐意彩印一张奉送。
济慈说美丽的东西就是永久的快活(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郑先生的手泽当然是美丽的东西,应该亮出来大家分享。
作者:周林东
编辑:安 迪、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