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钱玄同
读英国科林·A.罗南著《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第七章《从文艺复兴到科学革命》之“物理学”中,有:
13世纪末的意大利已经有了用于矫正视力的眼镜,到16世纪时则已相当普遍地用于整个欧洲,这可能与由印刷书籍出现所带来读书习文的风气有关。事实上,这时眼镜已经被看作博学甚至是尊严的象征,有时会出现在描绘福音传教士的图画中,甚至有一次出现在幼年基督的画面中。对眼镜的关注必然要激起对透镜光学的兴趣,这一兴趣还将因阿尔·海塞姆的介绍而被鼓舞。
人患近视不外两种情况,一由于遗传,二因用眼过度,尤其是读书写字所致。欧洲人的眼睛会近视,中国人的眼睛也会近视,而近视者以读书人为多。13世纪相当于我们的南宋与元代,16世纪则到了明代。
我国古代没有眼镜。清赵翼《陔余丛考》载:“古未有眼镜,至明始有之,此物在前明极为贵重。或颁自内府,或购自贾胡,非有力者不能得,本来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后广东人仿其式以水晶制成。”
清初文学家、刑部尚书王士祯回忆他顺治十五年(1658)的殿试经历时,写道:“是日(清世祖)垂问臣士祯年齿、科分甚悉,又命取西洋近视眼镜,令试之。”(王士祯《居易录》)此处点明近视眼镜来自西洋,且十分稀奇,而王士祯又患近视。
眼镜之传入中国当在15世纪初。罗懋登在16世纪末著《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的第五十回写道:永乐八年(1410),满剌加(今马来西亚之马六甲)国王朝贡“叆叇十枚”。“叆叇”者古之眼镜也——眼镜传入中国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了。
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二:“提学副使湖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此“叆叇”只能说是一种类似眼镜的东西,且非常人所能拥有,故而“人皆不识”也。
眼睛近视而无眼镜可戴,其尴尬可知也。而此种尴尬却每每成为人们的笑料。
明代冯梦龙(1574-1646)所辑《笑府》中收录了嘲笑近视眼的笑话五则:
七三 金漆盒
一近视出门,见街头牛屎一大堆,认为路人遗下的盒子,随用双手去捧,见其烂湿,乃叹曰:“好个盒子,只可惜漆水未干。”(《时尚笑谈》也有此条,文字略有出入)
七四 近视
某家设席,上坐者二人,一瞎左目,一瞎右目。已而有客近视者至,竟至前席,良久,私问同席者曰:“上席那阔面孔的朋友是谁?”
七五 近视二
兄弟三人皆近视,同拜一客。登其堂,上悬“遗清堂”匾。伯曰:“主人病怯耶?不然,何为写‘遗精室’也。”仲曰:“不然,主人好道,故写‘道情堂’耳。”二人争论不已,以季弟少年目力使辨之。季弟张目曰:“汝二人皆妄!上头哪得有匾!”
七六 拾爆竹
有近视者拾火爆一枚,就灯认之,触火而响。傍有聋子拊其背问曰:“汝方才拾什么东西,在手就散了?”
七七 嘲近视
嘲近视诗云:“笑君双眼忒希奇,子立身边问是谁。日透窗棂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住眉。更有一般堪笑处,吹灯烧了嘴唇皮。”
《金漆盒》条嘲弄近视眼之贪婪;《近视》条则连近视眼与盲人一并嘲笑;《近视二》中的兄弟三人,其近视应该是遗传所至,且一人更比一人甚;《拾爆竹》抱着幸灾乐祸之心理,将视力不良者与失聪者一并嘲弄。最后一条《嘲近视诗》,则明白表明此近视眼是个读书人无疑,“因看画壁磨伤鼻,为锁书箱夹住眉”,不是读书人要书箱干什么?大约也没取得什么功名,假如他读书中举做了县太爷,试问哪个敢写此诗嘲弄他?
笑话属俗文化之一种,从中可窥见一般民众之价值观。我国古代笑话中,有不少嘲弄盲人、聋人、智障者等的内容,近视眼也未能幸免。
相反,在欧洲,因为眼镜之发明,解除了近视所带来的苦恼。非但此也,“事实上,这时眼镜已经被看作博学甚至是尊严的象征,有时会出现在描绘福音传教士的图画中,甚至有一次出现在幼年基督的画面中”。传教士戴眼镜应该没什么稀奇,然出现在幼年基督画面中的眼镜,我迄今尚未见到过。
你看,到16世纪,眼镜已普及于整个欧洲,戴眼镜“已经被看作是博学甚至是尊严的象征”。然而,在同时期的冯梦龙笔下的笑话中,近视眼是人们嘲笑的对象。被嘲笑与被看作博学甚至是尊严的象征,两者相去何啻霄壤!
而这一切,全因我们的科学或者说光学不够发达所至,造成了患近视者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种种不便,而且还要被人嘲笑。而欧洲人在这方面则突飞猛进,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头。1567年,马罗力克完成了《光的感觉》一书,“其中讨论了阴影的投射、反射现象,虹的形成、人眼的构造以及当时已有的各种眼镜及其矫正视觉缺陷的方式。其中还包括光强度的测量方法,甚至还有对辐射热的描述”(《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第七章)。
此书之完成,比冯梦龙出生还要早七年!
近视眼在中国古代被人嘲笑,而在十六世纪的欧洲,戴眼镜却被看作博学的标志,受人尊重。而之所以有此巨大差别,全因科学之发达与否所至。科学之力岂不伟哉!
到了五四时代,则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傅斯年、徐志摩、丁文江、废名、张元济诸人都是戴眼镜的。试问,当此之时,谁又会去嘲笑他们呢?只不过这一天的到来,比欧洲晚了整整四个世纪!
二零二一年九月十八日晨
作者:郁 土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