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假海淘、保健市场乱象,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加强疫苗监管……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就上述话题给出最新回应。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承认,当前,食品安全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也逐渐显现。
张茅介绍,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就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食品安全要实行“四个最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解决目前标准缺失、标准落后的问题,完善和提高标准水平,特别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实施最严格的监管。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比如说,现在的餐饮业提倡明厨亮灶,去年达到了20%,今年要再提高到30%以上,争取做到餐饮行业有1/3达到明厨亮灶,在校园食堂中已经达到了50%,今年准备朝着70%的目标努力。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包括巨额惩罚制度、巨额补偿制度、重奖举报人制度。要依法加大、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坚持最严肃的问责。严格落实中央做出的新规定,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的责任。市场监管总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指导、督查和协调。
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张茅指出,规定明确了地方党委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在工作当中,党政主要领导重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条件就会更好一些,力度就会更大一些。“一个地区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负责任的是地方的党政领导”。
关于假冒伪劣的问题,张茅指出,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必须重点整治。
张茅介绍,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处理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129万件,打击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当前和今后要把群众最关心、危害最大的食品药品、儿童用品、老年用品这些领域作为重点,加强监管。要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
张茅表态,假冒就是侵犯了知识产权,就要严厉打击。要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公开曝光造假者,让他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自律,形成社会的信用系统。
“通过努力,不敢说‘天下无假’,只能说逐步做到‘天下少假’,让群众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他说。
此外,受到社会各界高关注的疫苗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正在推进建立疫苗监管的长效机制。我国疫苗总体评价是安全的,群众应该对疫苗有信心。
焦红称,为建立长效机制,正在采取以下举措:第一,起草了《疫苗管理法(草案)》。草案中,明确提出疫苗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全过程,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疫苗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监管的失职渎职行为,也要严肃问责。
目前,《疫苗管理法(草案)》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围绕进一步做好疫苗监管工作,我们也在修订《药品管理法》相关内容。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和制度,为实施做好准备工作。”焦红说。
疫苗监管方面,疫苗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疫苗产品风险报告制度,保证疫苗产品质量。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巡查和抽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的,要严肃查处。
综合自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国际在线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