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排雷”这件事,袁振宇已埋头钻研17年,通过创新,帮助数以万计的生命走出险境,并推动所在行业打破垄断,跻身世界一流。实际上,作为一名医疗器械技术专家,袁振宇的“战场”是人体内的血管,他要“排”的“雷”,是如地雷般隐蔽而凶险的主动脉疾病。这种健康“定时炸弹”一旦发作,死亡率高达90%以上。作为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研发的副总裁,袁振宇已经率团队研发出一系列主动脉支架,包括多个首创产品。
以首创成果清除“静默杀手”
主动脉疾病素有“静默杀手”之称——患者通常在发病前不会感到不适,可一旦主动脉破裂,病人可能在几分钟内死亡。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因为主动脉瘤破裂而溘然离世的。
要治疗主动脉疾病,主流方法是通过微创手术,给主动脉植入支架——近乎于给血管内壁打个“补丁”,防止血流继续撕裂动脉夹层,挤压血管瘤脆弱的外壁。由于主动脉结构复杂,血流环境特殊,支架的设计和制造也面临诸多挑战。
自2007年至今,袁振宇一直围绕主动脉支架进行攻关。他牵头研发的第一款支架就有大突破——此前,主动脉支架多为直筒型,就像一根直直的管子,这种形状遇到存在多条血管分叉的主动脉弓,难以形成完美适配。因此,一旦动脉夹层出现在主动脉弓位置,医生常常只能行开胸或杂交手术,与植入支架相比,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创伤、风险以及账单。而在袁振宇的带领下,心脉医疗的相关团队历时近十年,研发成功全世界第一款分支型主动脉支架“Castor”,首次将血管腔内治疗的范围,延伸到主动脉弓,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福利。迄今,这一发明已救治逾1.8万名患者。
以这样一种十年磨一剑的节奏,袁振宇牵头研发了一系列涉及“之最”的新产品——腹主动脉支架M inos,是全球最细的腹主动脉支架,显著降低了手术对血管入路的要求;直管型主动脉支架Talos,被称为世界上首款“会呼吸的支架”,可以在给胸主动脉疾病“打补丁”的同时,保证众多肋间小血管的供血。总体上,心脉医疗研发产品已有5款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并获批上市,占上海所有类似创新产品的六分之一。
对挫折“钝感”,从失败中汲取能量
创新是充满挑战的事业,而袁振宇给人的印象却相当平和。他似乎从不咄咄逼人,但内心里却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全球首个分支型主动脉支架Castor的研发经历波折。这条技术路线,国外学者20多年前就曾提出,但却从未被真正实现,难点就是要在植入手术中对支架精确“制导”,使支架分叉能与血管分叉精准对接。
袁振宇200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微创医疗——也就是心脉医疗在2012年独立运作前的母公司。2008年,他成为分支型支架项目的研发负责人。十年磨一剑当然有许多挫折,仅前期研发就“牺牲”了30多头实验猪。但袁振宇从未灰心,他说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认真和坚持,而创新本就应该潜心笃志,锲而不舍。
袁振宇曾笑言自己没什么远大理想,比如学生时代,他对职业的期待就是能赚钱买一只鱼缸。但或许正因为这种平和,使袁振宇不易深陷“大目标”带来的焦虑。实际上,他不认为实验有绝对的成败之分,因为无论结果如何,实验都能带来收获,都会比上一次更接近成功。正因为这种心态,他常能从各种“小目标”的实现中汲取能量和成就感,从而更坚韧地把创新坚持到底。
对挫折的“钝感”没有影响袁振宇对事业的投入。研发关键期,他每天长时间泡在实验室,脑子被技术占满。或许因为日有所思,据他透露,很多突破性方案都是源于梦中的灵感。
如今心脉医疗已成领跑者,袁振宇却依然平和。对于团队,他充分包容,鼓励大家尝试各种想法。虽然其中不少方案第一时间就被预判成功率不高,但他要求自己忍住,不轻易说“不”,“不压制大家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的创新文化。至少大家应该得到一个做实验的机会,就算没能成功,但拿到实验数据,也有助于打开思路。”
抓住时代机遇,在新赛道上复制成功
面对取得的成果,袁振宇说自己很幸运,因为过去10年既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急起直追、快速形成竞争力、打破跨国公司垄断的10年,也是所在企业不断加速、领跑一个成长型行业的10年。在主动脉领域,从2002年首个产品上市算起,心脉医疗用了14年才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但此后只用2年,年销售就超过2亿元,再用3年突破7亿元。目前,心脉医疗在国内主动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29%,居领先位置。
目前,袁振宇正带领团队在继续提升主动脉产品的同时,向外周血管领域拓展。他告诉记者,我国每年患外周血管疾病的人数是主动脉疾病的10倍以上,其中与血栓相关的疾病已成为死亡第一病因。
对本土企业来说,要打好“外周血管战役”,内外部环境都比之前更有利。袁振宇表示,在外周血管领域,海外企业的起步也不算太久,我们与领先者的差距不算太大,同时,生物医药目前被国家作为重点支持的行业,也是上海全力打造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如果说20年来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持续凭借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策略,逐步赢得市场认可,那么相应的经验和策略也完全可以在外周血管领域复制。对于未来的新赛道,袁振宇充满信心。
作者:张懿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