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快递网购、餐饮外卖、生鲜配送等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迅猛,正在重塑商业生态,改变每个人的消费文化习惯,拉动了消费,有力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城市的数字化转型。
据公开数据,2019年全国快递行业总收入已达7500亿左右,吸收从业人员超1000万,全国餐饮外卖产业规模已超过6500亿元,外卖从业人员突破700万。
然而,在当前尚缺乏成熟系统的配套监管制度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一线快递外卖小哥们的劳动者权益,应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呼吁,让快递外卖从业人员能够分享平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规范平台经济的竞争行为,发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十三五以来,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平台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曹阿民说,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使这一群体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凸显。比如,平台将消费者投诉责任转嫁一线快递小哥;AI算法越优化,配送时间越短,配送人员行使速度快、载货多,导致各种交通违章高发。
“如何应用新技术为人的发展服务成了新思考。”曹阿民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适应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平台经济监督管理法律制度,有效预防和治理垄断经营。探索平台消费大数据产权、应用以及消费者隐私合法保护的有效治理制度,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同时,他还建议,国家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快递外卖平台企业灵活用工的监督检查力度,综合考虑平台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劳动者权益保护,规范平台企业的用工行为,让快递外卖从业人员能够分享平台经济发展的成果,获得应有的劳动保障和更多的职业培训。
他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快递外卖运输工具及交通违章治理的力度,依法规范配送交通工具,通过法律制度强化平台企业对配送人员交通违章治理的主体责任。“国家也应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社会伦理的研究,发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作者: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图片来源:上海科学院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