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上海选手李杰在车身修理项目比赛现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百姓心头“最大的民生”,也在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出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这些数字和措施,清晰勾勒出这样一些关键词:“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
视频Up主、外卖骑手,也期待“就业地参保”
【解读报告】
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十四五”期间,将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
【百姓有话说】
网民小波:我是一名视频Up主,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完善我们新职业从业者的职业认证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我们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会场声音】
“六成以上的外卖骑手没有社保”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大量以快递、外卖、网约车等灵活就业模式为主的新业态成为吸纳劳动力、稳就业的重要载体。然而,此类劳动者面临着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职业“痛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上海市邮区中心局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来自一线,对上述问题深有体会。此次全国两会,他提交建议:聚焦完善新业态下灵活就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
▲快递小哥不畏严寒,在雨雪中奔走。
结合调研,他发现,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众多新业态下的市场主体倾向于以“众包”形式雇佣员工(即公司将工作外包给大众,双方未缔结劳动契约及合同)。以外卖骑手为例,当发生意外事故或劳动纠纷时,平台企业往往以平等合作协议来规避责任,劳动者维权成本高。此外,像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灵活就业劳动者中,多是兼职或临时工作,有的没有明确用人单位,有的受制于户籍,只有家乡的新农合或城乡居民险。
“当他们发生工伤、失业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往往对劳动者及其家庭会造成巨大打击。”
柴闪闪建议,首先要明确平台与个人的责任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来认定责任主体,并加快研究制定适应灵活就业群体的专项社会保障体系。另外,工伤险也应加入这类劳动者社保,并明确他们在工作地参保的缴费范围,“希望相关部门能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制定更有力的保障措施,让每一位合法就业的劳动者都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民建中央今年也提交了《关于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建议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制定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条例。该提案还指出,应建立多部门联动协调的监管机制以及行业调解组织,及时解决相关劳动争议。
朱国萍代表也建议,针对视频Up主、网红直播等加快相关职业认证,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制度,也以此确保相关监管举措落到实处,推动网络直播新兴平台健康文明向上。
企业参与办学,培养人才也讲“适销对路”
【解读报告】
“十四五”时期,将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储能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100个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百姓有话说】
网民刘辉:我是石油化工行业的一名安装工人,是一名高中毕业没上过大学的农民工。我从小工干起,努力工作、学习技术,成长为一名负责技术的管理者。但受文凭、职业技能证书影响,我的职称很难再进一步发展。希望政府能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帮助技术工人开拓职业上升渠道。
【会场声音】
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才是最有效的原动力。
▲胡卫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认为,面向“十四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日益凸显。此次全国两会,他带来《关于推动制度集成创新,拓展产业人才培养渠道的提案》,聚焦制度集成创新,培养更多“适销对路”人才。
深耕教育领域30多年,胡卫认为,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和产教合作形式过于单一等瓶颈性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
胡卫表示,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路径,扶持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办学,发展一批专注一线产业工人培养的新型大学。他建议,出台专门政策鼓励产业大学为企业在职职工、应届生和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实训,鼓励产业大学以行业人才标准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等级技能型人才,同时支持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创新,鼓励相关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等等。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胡卫认为,应深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对接,加快高端产业人才培养。一方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若干高水平新工科大学,推动人才培养、科技转化与国家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由国家引导、地方配套、行业投资联合组成新工科大学孵化资金,加快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培育更多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也是胡卫关注的一大方向。他建议由重点企业、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共同探索建设产业研究院。为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还应提升企业主导力度,探索建立“全产业链”职教集团,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银行信贷等方式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
树立正确择业观,让崇尚技能成为职业理想
【解读报告】
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
“十四五”时期,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办好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百姓有话说】
学生小陈:我是一名00后,是职业技术学校在读学生。明年上海将举办世界技能大赛,我的几位师哥师姐参加选拔和培训,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希望有更多针对技能人才的政策出台,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未来。当然,我也要摆正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深造;先就业,再择业。
【会场声音】
▲王苏委员。
2022年,上海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它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这既是一次技能的盛会,也是一场东风,为推动中国成为技能大国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谈到要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接地气。”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对此深有感触。回想2017年,在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宣布中国上海成功申办第46届世赛,彼时在现场的王苏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感到“技能成就梦想”照进了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是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获得者,目前在杭州技师学院任教。他发现,全国高级技工人才还存在结构性缺口。“从求职者角度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只想挣快钱,有机会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杨金龙建议,企业要为技术工人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并提供晋升空间。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扶持力度。此外,还要进一步打通技能和学历互认通道,厚植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
王苏注意到,在上海,以筹备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技能成就梦想”正慢慢成为共识:技能人才走进工厂、在一线引领创新,优秀人才通过各类技能比拼脱颖而出,青少年职业体验和教育活动广泛展开,在孩子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应该抓住世赛机遇,广泛宣传‘通过技能培训可以给年轻人带来光明的未来’,激发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她说道。
“学习技能也要从娃娃抓起。”王苏建议,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技能必修课,让孩子接触技能培养兴趣,从而树立更具体的职业理想。在技能培训方面,要扩大相关学校、培训机构的规模和专业数量,并不断提高技能教育软硬件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保障。“最重要的是,社会要为技能人才留出通道,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更完善、健全的职业晋升通道和福利保障。”王苏表示。
作者:周渊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