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以上”,这一数字频繁出现在代表们的全国两会分组审议现场。聚焦增速外,代表们也深入解析数字背后的另一面——高质量发展。
今天,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会后,陈靖代表、樊芸代表等就中小微企业减税、如何解决融资难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话题,“隔屏”对话媒体记者。
资金:精准滴灌,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
“这个数字的背后,其实是速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陈靖代表留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五个“更”为“十四五”经济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谈及效率和公平,他特别提到一条市场主体关注度较高的新举措。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经调研,他发现,这一新政策可以惠及上海近95%的企业,数量达160余万家。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许多人留意到了“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这一整体思路。在陈靖看来,这项新政恰恰体现了“平衡”。在保障财政税收、民生支出的同时,也最大限度让中小微企业得实惠。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也一直让樊芸记挂在心。她希望,更丰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尽快建立起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之困”。此前调研中,她发现,随着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崛起,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也正面临着新的考验。“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固定资产来抵押,”樊芸关注到,不少商业银行指标考核近年来进行了重大改革,商标等无形资产也渐渐被金融机构所认可。然而,单纯依靠商业银行一家之力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
在樊芸看来,社会持牌金融机构在过桥资金、初始创业资金等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更高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在资料完备的时候,部分贷款有时候能做到一天内办结,” 她认为,融资体系建设中需要更多发挥出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
服务:建议事权进一步下放,赋能上海营商环境再提升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营商环境的内容让樊芸记挂在心。事实上,上海营商环境4.0版改革方案于今年两会开幕前夕发布,方案提出31项任务、207条举措,整体提升上海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从1.0版到4.0版,上海不断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出新招。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近年来上海营商环境的提升有目共睹。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上海办事效率非常之高,而且都能落到实处。”樊芸这样给上海营商环境“点赞”。
“我个人认为除了从上海自身的角度继续进行改革提升营商环境外,还建议相关事权能够进一步下放,赋能上海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
事实上,事权下放改革试点,能极大提升上海的营商环境。2017年9月,当时国家工商总局与上海市政府共同推动上海成为国家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实验区,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也正式挂牌运行。
樊芸表示,中心运行3年多以来,极大方便企业注册商标,“以前在上海的企业要申请商标,需前耗时一年半,现在企业在上海就可以直接办结,用时也只需三至四个月,大幅降低企业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她认为,涉及事权下放的部门,如果能在上海政务服务大厅开办一个窗口的话,那么就能极大方便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另外,在上海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发枢纽等地,如果能有更多事权下放改革试点,就能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陆益峰、王嘉旖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