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实践探索。3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放眼未来,党领导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在新时代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1990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3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市场组织和市场监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送给时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一张50元面值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这张股票让国际社会为之瞩目,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股票交易市场。
30多年过去了,社会主义中国建设了一个怎样的资本市场?历史给出了答案。
一张白纸绘就新图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调拨经济资源,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实际需求,需要建设全新、高效的经济资源配置平台,用市场手段为企业生产提供资金来源。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股份制改革开始试点,股份制公司在全国竞相出现,迫切需要建设证券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
社会主义中国能不能建设证券市场?1992年,邓小平给出了解答:“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自此,我国资本市场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坚决地试”成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行动指南。
——1992年,证券委及证监会成立。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
——2001年,退市制度正式推出。
——2002年,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正式实施。
——2004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正式启动。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2009年10月,创业板开市。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
——2016年12月,深港通实施。
——2019年7月,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首批25家企业上市。
——2020年8月,注册制正式扩围至创业板。
从最初沪市“老八股”、深市“老五股”共13家公司上市,到2020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超过4100家,总市值达到80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球第三,总市值位居第二。资本市场在“一张白纸”上绘就出绚丽的画卷。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着眼于体制机制改革,资本市场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在稳定市场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切实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创业的积极作用。
30多年来,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大大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五成,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产业升级的“领跑者”,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功能日益提升。
上市公司融资额扩大背后是证券业基础制度的不断进化。
一方面,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从最初的行政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再到如今的注册制试点范围不断扩大。1993年,股票发行行政主导审批制建立。1999年,股票发行核准制建立,旨在强化中介机构责任,摆脱行政干预。2019年,科创板在上交所开市,注册制试点正式落地。2020年,深交所创业板开启注册制试点,注册制改革进入存量板块。
另一方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为企业上市融资提速提供了保障。2004年5月,证监会批复同意在深交所设立中小板,这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新渠道。2009年,创业板登上资本市场舞台,首批28只股票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一些成长预期较好但盈利能力尚未满足主板上市要求的公司陆续登陆创业板。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上市交易。2020年7月,新三板精选层平稳开市,年内实现41家企业挂牌。2020年8月,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挂牌上市。
架起金融科创桥梁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结构调整,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两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说,科创板支持“硬科技”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截至2021年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均高于其他板块。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9%,明显高于全市场整体水平。
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也成功登陆科创板,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科创板大幅放宽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已有116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1%,有效调动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创板对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都具有重大意义。科创板架起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的桥梁,推动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法治护航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强调要做好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
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我国资本市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投资者群体,截至目前,A股投资者数量已超过1.8亿。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始终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和保护投资者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更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投资者更加公平地参与到资本市场。这是新时代资本市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保护投资者需要法治护航。继新证券法施行后,《刑法修正案(十一)》顺利出台,证券违法犯罪成本过低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同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指导性文件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证监会正会同立法司法机关等方面,加快推动健全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治理效能,夯实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法治基础。
目前,投资者合法权益赔偿补偿机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最高法和地方法院的大力支持下,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司法解释正式出台,普通代表人诉讼已有案件宣判。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已经落地,通过特别代表人机制、专业力量支持以及诉讼费用减免等制度安排,将大幅降低投资者的维权成本和诉讼风险,有效解决受害者众多、分散情况下的起诉难、维权贵问题。
投资者保护的“工具箱”得到丰富。2020年各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案件6100余件,调解成功4900余件,涉及金额超过8亿元。累计已有5万多名投资者通过纠纷多元化解、支持诉讼、先行赔付、示范判决等各类维权机制挽回损失。12386服务热线累计处理投资者诉求60余万件。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我国“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连续两年大幅提升,从119位升至28位。
30多年征程波澜壮阔,回首过往,我国资本市场在风雨中成长壮大。放眼未来,党领导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在新时代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编辑:孙欣祺
来源:中国经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