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 本报记者 袁婧摄
清水砖墙、朱红窗棂、乌漆木门,走在树德里古朴的石库门弄堂,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的脚步是轻盈的。这是她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工作的第23个年头,依然乐此不疲探索如何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讲述建党伟业,依然在传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工作中充满热情、生机和好奇心。
在全新的“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中,杨宇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101岁了,但正值青春,也不断有更多的青春力量加入进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杨宇更感责任在身、使命在肩,“要让伟大建党精神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等风来不如迎风去”
眼下,“一说”工作室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将陆续推出100个党史相关的小词条,在1分钟内借助短视频形式,对词条进行全面、客观、立体的讲解。这是去年起,杨宇带领团队策划的新项目,“云端可视化程度高、沉浸性强、传播速度快,观众喜闻乐见,党史宣教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求新求变”。
回溯20年前,杨宇第一次出差是“扛着展板”去四川广安邓小平故里巡展。“装展板的箱子一个50斤重,得两个姑娘抬着走。我们穿着小汗衫、背着小书包,自己运送、搭建。花了一整天搭完,在现场向当地干部群众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
彼时杨宇是老中青三代讲解员合影中年纪最小的那个,一晃20年过去,她如今也成了“前辈”,而变化更快的是日新月异的宣教形式。“等风来不如迎风去”,说干就干,她巧妙创新传播形式,探索润物无声的轻量化宣讲。
特别是近5年来,“沉浸式”“数字化”成为热词。杨宇带领团队试水情景党课,白天接待观众,晚上进行彩排,“每天踏着月光下班,心里却愈加充盈、笃定”。观众反响出奇好:“耳目一新。”
好评也打开了杨宇党史宣教的新思路。如何突破物理界限,把展送出去?讲解员登上航班,在万里高空向乘客讲述建党故事;馆藏革命文物走入学校课堂、孩子身边,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丰富的精神食粮。她也将视线转向了直播。2020年,金牌讲解员线上直播带领观众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一小时讲解,观看量从5万一路飙升至50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讲解,杨宇的看家本领。娓娓道来的背后,她熟记着几万字、数十页纸的讲解文稿。但这只是基础,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成为“问不倒”的党史教育工作者。于是,讲解之余,她整天泡展馆、泡图书馆,研究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史实故事,通过阅读党史书籍,请教研究人员,将历史记忆融汇于心。
杨宇对自己严,对团队的姑娘们也严。平时,她带领宣教团队的姑娘们苦练基本功,从发声、节奏到姿势,优化讲解的每一处细节。还推出“金牌讲解员培养计划”等,激励团队展教并重、多元发展。
杨宇更希望传递的是文博人“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没有时间的长度,耐得住冷板凳的韧劲,就达不到事业的厚度,“希望每个人最终都能自豪说出‘我把青春献给了一大’”。
Z世代讲解员也给杨宇带来新思考。有讲解员在讲述中共一大代表时,会称他们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接地气的话语广受认同,也让杨宇颇感惊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用不同讲述方式增进大家对党史的了解,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作者:王宛艺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