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萌神 “大白”吗?同款机器人的爱意拥抱,在“四叶草”内就能实现。在康复养老专区,有一款背抱机器人。它不重效率,更在意温度,像人一样温柔地背抱老人,让行动不便的他们不假手他人,也能自由移位。
亮绿色软垫,搭配明黄色握柄,明快配色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为了更好拉近老人与机器人间的距离感,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心理。”展台负责人介绍,绿色、黄色,都是国际通行的适老设计颜色。温暖的色调,能让老人放松心情,保持平和的情绪。
背抱老人曾被传统养老服务业界视为“机器无法替代”。它的门槛分为技术、观念两大层面。从技术上来说,背抱老人考验的是护理员的实操技巧。护理员要在不让老人受到二次伤害的前提下,用巧劲儿完成移位。在部分护理员大赛中,它甚至还被加入实操环节,成了重要的比拼科目。
从观念而言,老人很难接受机器人来服务自己。“人的服务是有温度的,机器如何做到?”不少探步养老服务机器人的创新企业都被反复问及这一问题。
尽管现实困难重重,但智慧养老仍是大势所趋。相较于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老年护理人员的“供需差”客观存在。“像康养版‘大白’这类机器人的介入,能减少护理员的照护负担,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业。”大佳株式会社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洪翠玉说。
外人或许很难想象,养老护理员的超重负荷能达到何种程度。以上海首位成功“落户”的95后护理员王程举例,他一早上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要照料6名失能老人的刷牙、洗脸、擦身、穿衣;一餐早饭,每位老人要个性定制;有的老人无法独立进食,还要一一喂饭。高强度的劳动,使得这个传统行业很难留住年轻人。
一边是养老服务的“供需差”,另一边又是老人短期难以扭转的传统观念。洪翠玉认为,解决两难的关键是尽可能做优细节,为机器人注入温度。
体验时,一位客商代表全身趴在背抱机器人上,感受到全身力气卸下的放松感,“就像被人‘熊抱’一样”。随着机器人缓缓抬升,体验者也从坐姿换成半站立状态。身姿改变的过程,犹如一旁介绍板上呈现的一条缓和状的抛物线,仿佛护理员将老人轻轻托起。看似简单的起身,想要营造出安全感,需经历成千上百次的严密测试,将角度、力度算到极致。“即便是腰部不能弯曲或腿部没有支撑力的人,同样适用,”洪翠玉说。
这款背抱机器人,也是日本养老服务市场“十年磨一剑”的结晶。从2012年初代产品算起,这款机器人如今已来到第三代。“吸纳了无数市场需求反馈,才能更好服务于老年人。” 在洪翠玉看来,智慧养老机器人不仅在于“多”,更在于“精”。创新企业、市场需求的持续互动,精磨出一款款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口碑产品。
作者:王嘉旖 占悦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