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技术迅速发展,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对职业院校要求不断提高。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建校60年来始终秉承“厚德精技”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匠心文化、龙腾精神”文化品牌,树立了示范引领职教战线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形象,锻造了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教职工队伍,培养了一大批面向未来的高技能人才,以“四大工程”引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为建设“前途广阔、大有作为”的职业教育文明高地而不懈努力。
落实导航工程厚植匠心理念
党政共建“大格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以党建凝聚“三全育人”合力,推进“系统化”政治学习,突出“清单化”治理管理,实施“一体化”思政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出台学校思政育人系列方案,形成融汇合力和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盘活思政“大课堂”。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将“思政大课”贯穿各重要节点和重要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人培方案,课程思政覆盖率100%。三年来,大思政育人成效凸显,多门课程和校本教材获市级奖项。
善用社会“大平台”。建成上海市中职骨干教师课程思政实训基地(中职唯一)和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充实“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用好校内匠心馆、钟表馆,校外龙华烈士陵园、东方绿舟等平台资源,打造“匠心”系列党课,策划“龙腾”系列讲堂,以“引+学+思+行”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成果《基于两馆两基地的匠心校本研修课程构建与实施》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建强育人“大师资”。全校范围内实施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程,开发课程思政校本研修课程,不断深化与教育部大思政教育基地共建互动力度。邀请全国劳模、关工委“五老”、知名学者、奥运冠军、科学家等走入校园与学生开展深入交流,并开展劳模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共建。
落实领航工程打造匠心队伍
“三教”改革赋新能。坚持将创建文明校园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向同频推进落实,紧跟产业发展,完成专业布局调整。围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新型教材40余本,国家级、市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建立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
勇立潮头敢为先。主动融入职教发展大局,在引领职教领域改革上大胆试大胆闯,树立标杆,获评上海市优质中职培育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与上海航天校企共育,合力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三共同 三渗透”校企合作精准培养模式与育人机制,荣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聚焦对外交流,与“一带一路”沿线4个国家7所学校协会建立合作,与英国职业资格证书机构Qualifi共同开发“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国际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二级标准。三年来,学校、教师、学生获国家级、市级奖项无数。
落实护航工程夯实匠心管理
五育并举促发展。自上而下、全覆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心理教育、亲子教育等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成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打造融“双碳”“科创”等劳动教育品牌,开展“双创”教育,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上海赛区)全市金牌数第一。
家校共育促成长。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主体作用,创建“家庭教育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市级名师工作室、校级班主任工作室,推进“龙腾‘家’油站”等家长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完善共育立体网络。
社会实践促成才。积极开拓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精准对接社区需求,打造集传统服务、专业化技能服务、上海植物园课程化服务“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平台,被授予“徐汇区志愿者服务基地”。三年来,党员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达99%以上。
落实续航工程弘扬匠心文化
文化耕心润无声。逐步凝练完善学校精神体系,提升师生校园文化自信,建成以“龙腾符号”为标志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优质校园的基础上精心打造文化活动中心和匠心文化传播阵地。逐步凝练完善学校精神体系,提升师生校园文化自信,建成以“龙腾符号”为标志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优质校园的基础上精心打造文化活动中心和匠心文化传播阵地。
服务社会显担当。精准对接职业教育需求,建成上海市“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上海钟表文化科普馆作为徐汇区科普教育基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充分发挥教育帮扶作用,赴新疆喀什为上海对口援建职业院校作专题培训,与丽水职业学校通过党建共建、教学交流深化“山海协同发展”,连续6年接收云南建档立卡学生。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始终以厚德为基础,以精技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未来,学校将继续改进教学质量,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者:周洁瑜
编辑:陈梓丹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