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天下午举行的上海市代表团议案建议新闻发布会获悉,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市代表团共有40位全国人大代表领衔提出了议案建议。其中,代表议案33件,同比增加27%;代表建议123件,同比增加5件。
在33件议案中,涉及制定法律的有14件;涉及修改法律的有18件;涉及重大事项决定的有1件。
在123件建议中,涉及经济建设的有55件;涉及社会建设的有45件;涉及法治建设的有12件;涉及文化建设的有7件;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有4件。
值得注意的是,陈靖等36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全国推广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建议”是代表联名数量最多的一件建议。代表们的议案建议既聚焦国家战略,也体现民生温度。从议案建议内容来看,代表们关注“六稳”“六保”、疫情防控、养老教育、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与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据上海市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刘世军介绍,由于此次准备时间较充分,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们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相关企业、听取群众意见,最终提交的议案建议数据翔实、实操性强、可读性高,充分展示了代表们尽心尽责为人民的履职风采。
临难不避,围绕国家战略解难题献良策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国家战略积极建言献策,有高度有深度。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如何落实好“六稳”“六保”,努力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成为会场焦点。代表们提出,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流动劳务人员的就业保障;扶持实体经济,释放企业活力;阶段性放宽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从而促进消费;推广防贫保险机制助力长效扶贫等建议。
在加快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等国家战略方面,代表们提出支持强化上海的“四大功能”;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科创板注册备案机制;以开放为核心,推进进博会一体化发展等建议。
联系上海实际,代表们充分发扬临难不避的精神,积极破解难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比如,在深化改革方面,代表们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为契机,授予浦东新区比照经济特区的相关立法权;出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司法保障制度;加快推进电视频道资源供给侧改革等。又如,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代表们提出加速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加快新基建,推进在线新经济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覆盖率等。
实干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防控,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之一。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据初步统计,上海市代表团共有9件议案和26件建议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
比如,在为疫情防控提供制度供给方面,代表们提出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法,加强阻断疫情传播制度保障;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纳入立法宗旨;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依法防控;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公告发布、预警预案、征用等机制。
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面,代表们提出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力度推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健康生活新时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恢复邮轮产业发展等建议。
人民至上,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一个个社会民生热点,也是代表们的议案建议焦点。
坚持“人民至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们提出了许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意见建议。
比如,在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方面,代表们提出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建立成年自闭症患者托养机构;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使相关立法与执法齐头并进等。
在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方面,代表们提出建立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评价机制;支持因疫情影响无法出国留学的部分应届本科生在国内读研;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区域协作,巩固扶贫成果等。
作者:王嘉旖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