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时代的教育,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推动学习模式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到底能做什么?
在昨天开幕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宗凯在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上,分享了一则有趣的信息:今年开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C语言课程,将启动“双师”教学——除了一位传统老师,还将有一位计算机虚拟“老师”参与教学。
机器和老师同“课”竞技,谁的教学效果更理想?不远的将来,教学领域的人机协同会以怎样的模式开启?机器会替代教师这份职业吗?在国内的大中小学,AI技术支持下的各种全新教学试验已然展开。
论坛上,多位海内外教育专家分享了“AI+教育”的最新动向,让更多人对未来的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充满期待。
形象的游戏无法帮助孩子掌握抽象的知识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汤姆·米切尔认为,教育已做好了拥抱AI的准备。未来5到10年,将是AI与教育融合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过,AI与教育的融合,绝不是利用技术为现有教育教学行为“打几个补丁”这么简单。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成员、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分享了一个案例:该校设计过一款AI拔河类游戏,希望让孩子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在游戏中连续闯关。按预设,孩子只要在游戏中游刃有余,就能将相对应的知识娴熟应用。可没想到,当从游戏回到现实,面对同样的知识点,学生在做题时却傻了眼。简言之,形象的游戏并没能帮助孩子掌握抽象的知识。
“如今的智能家教、AI辅导系统都有一个问题,貌似介入了学习的全过程,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所有数据,但AI到底给人的学习带来了什么帮助却并不明晰。”施瓦茨认为,在帮助学生提高答题效率方面,AI确有所长,但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孩子答对每道题,而是掌握学习方法。他表示,“AI+教育”应该帮助人们开启全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提供因材施教的新模式。
教育是优雅而缓慢的过程,机器替代不了心灵的交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注定会改变人的学习方式。论坛上,不少专家都分享了自己对智能时代学习行为的新观察。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教育1.0”向“学习2.0”转型。所谓“学习2.0”,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中,利用各种数字资源进行学习的全新方式。吴朝晖分析,未来的学习将由学生-教师-智能机器共同完成,教学之间的互动、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信息世界的交互,都会产生新的空间,师生关系也将被重构。
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郑南宁的说法,“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演变”。在他看来,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用计算机智能去设计一种无机的智慧生命,且人机融合是未来大势所趋。
当老师和机器老师同时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分工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学者指出,随着AI的深度介入,未来,教师将节省大量批改作业的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启迪人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教育是一个优雅而缓慢的过程。人工智能技术能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但有一点不会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郑南宁的一番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是AI拥抱教育变革过程中应该坚守的初心。
作者:樊丽萍 张鹏
编辑:金婉霞 陈曦(实习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