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对信号覆盖的需求与对辐射的担忧,让通河六村成为耐人寻味的样本—— 在家接手机,为何这么难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网络时代,为了帮社会摆脱“手机依赖”,有学者提议“关机24小时”。那么,假使手机信号真的消失了,又会如何?
“我们小区,房间里根本没信号,必须要到窗口去。就算这样,信号也不好。夜深人静,楼上楼下打手机,听得清楚得不得了。”记者在通河六村采访时,听居民描述了这个奇特的“夜谈会”。发言的妇女话音未落,她身边坐着的一排邻居纷纷点头补充:“小青年谈朋友也要哇啦哇啦,一点隐私也没有。”
通河六村门前的共江路上车水马龙,商户鳞次栉比。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成熟社区会遇到通信难。
今年夏天,经过半年多的协调、建设,手机基站终于在六村落地,苦盼多年的信号来了。但只过了2天,居民们懊恼地发现,手机又打不通了。原来,基站被关了,随后干脆给拆走了。
可电信运营商也很无奈:拆,缘于居民投诉。
统计表明,今年前8个月,围绕基站,上海主管部门收到的投诉超过前4年之和,多数是反对在自家附近建基站。乍一看,“拆”的意见很集中。真是这样吗?
拿通河六村来说,业委会和居委告诉记者,他们小区里,不认可建基站的只有一户,剩下2300多户居民无一反对。
想在沙发上接手机,到底有多难?六村“夜谈”何时能“休会”?
被建筑遮蔽的信号
潘国英搬到通河六村19年了,做了7年业委会主任。她记得刚来时,这儿几乎还是乡下。随着城市不断扩围,配套越来越好,但家里的手机信号却不见改善,甚至每况愈下。
信号差,归根结底是因为缺基站。在承担基站审批职能的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记者看到了通河地区基站站址的现状与规划。目前,六村的东、西、北六七百米处,各有一座基站。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宝山分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若无遮挡,这些基站完全可覆盖六村;但通河地区全是一排排老公房,每穿透一栋多层,基站信号会损失85%。
城市虽大,真要为基站找个落脚点却不容易。实际上,距离六村不到一百米,规划上是一个基站位点。但在闹市,塔式基站找不到空地,天线要落到屋顶又缺少合适的高楼。
去年,移动公司为六村找到了几乎唯一的出路:新技术能将一座大基站(术语为“宏站”)化整为零,变为几十个微型天线,分布在小区各处绿地里。方案公示通过后,建设从今年初启动。六村居民得而复失的就是这批基站。
关于辐射的错觉
记者在通河六村转了转。绿地里还硕果仅存了几副天线:看上去就是一人多高的柱子,挂着“爱护绿化”的牌子。这个指示牌外形,是居民们从移动公司提供的几个方案中选的。
为解决信号问题,移动公司的确想了办法,希望把好事做好。去年9月,移动公司、业委会、居委、物业开了个会,达成共识。根据记者看到的《会议纪要》,大家一致同意推进基站建设,移动公司出资架建46组微型天线,业委会、居委会则出面与居民沟通。会议强调,手续要透明公开。
去年“十一”,六村所有91个门洞口,都贴出了基站建设的公示。在居委的组织下,楼组长们承担起了协调工作。
潘国英说,公示期间,少部分居民表达过对辐射的担心,经过解释沟通,最后都打消了顾虑。2个月公示结束,没有一户提交反对意见。
这份《会议纪要》后面,还附了一份由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对同类微型天线出具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天线旁1米处测得的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3伏/米,远低于国家标准的12伏/米。
市无线电管理局介绍说,中国电磁辐射标准堪称全球最严,比国外通行标准严10到20倍。
而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通河六村分布式覆盖方案的设计方)提供给六村的资料显示:微天线的功率不到宏站的1/500,和手机相当。
潘国英说,自己看不懂技术报告,但只要符合国标,就可以放心。而且运营商向她承诺,基站开通后,会提供一份电磁辐射实测报告。
实际上,与记者一起拜访通河六村的无线电专家,已经测试了微天线的辐射(测试期间,信号暂时开通了几分钟)。结果表明:哪怕紧贴着天线,电场强度也只有国标的1/2,和记者的手机相当;后退3米,指标就迅速降到国标的1/30。反倒是在信号关闭后,手机的辐射值立即攀升为微天线的数倍(扫描二维码可获取链接,观看测试视频)。
专家解释说,在信号差的地方打电话,手机不得不“开足马力”,辐射因此会大大上升。换句话说,建基站改善信号,反倒会减少辐射。看起来,起码在手机辐射这件事上,直觉有时是错觉。
得而复失之惑
公示结束后,今年1月底,工程开工。就在天线刚竖好,信号还没开通时,突然有户居民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们要求整个小区不能有信号。而且不听任何解释。”潘国英说。
为顾全大局,离这户人家最近的两座天线被拆除了。然而一天早上,居民们发现,一夜之间,七八根天线被拧掉螺丝,横倒在草丛里。
之后几天,似乎风平浪静。6月1日,移动公司开始信号调试。然而,市无线电管理局当天就接到了投诉,要求拆掉通河六村的天线。查证下来:运营商在申报流程上存在瑕疵。
可移动公司的确无辜。因为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只管宏站,六村的微天线方案找不到对应条款。因此,实际上无法报批。
移动公司坦言,为六村消除信号盲区,完全是出于社会责任;收回投资估计要十几年,完全没有经济效益。尽管是技术进步导致法律出现真空,但于法无据就无法通过审批,基站只好被拆除。
见到了希望,再退回原点,居民们怎么接受?
移动公司透露,最近三个月,10086接到的电话投诉中,反映通河六村信号差的来电连续位居前五名。同时,业委会也代表居民第一次将意见反映到了政府部门。
市无线电管理局说,像通河六村这样居民支持率超过99.9%的基站项目无法落地,的确少见。比起今年他们收到的其他100多件要求拆基站的投诉,通河非常引人注目。
作为补救,市无线电管理局当即决定,依法给移动公司颁发许可,允许他们把应急通信车开进六村。但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据记者了解,受电源和空间限制,应急通信车并没能在六村找到合适的停车位。
覆盖难该如何解?
市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周卫东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初,他们已着手修订用来规范基站审批的文件,目的是给分布式微型天线明确的身份。而且,作为行政制度改革的探索,新文件将微天线的审批流程大大简化了。这意味着,只要文件走完程序并生效,通河六村的手机信号很快就会回来。
但全市范围内,居民对电磁辐射的过度担心并不会因为制度的完善而消失。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移动公司表示,去年,该公司有约100个基站因动迁或投诉被拆;今年,因无法购租导致落地受阻的基站,约占规划的两成。移动公司认为,在市民对信号覆盖的需求与对辐射的担忧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上海正在建设4G试验网。几天前,在响应国务院“鼓励信息消费方案”和“宽带中国战略”的会上,市政府重申了“上海要成为国内4G规模商用首批城市”的态度。4G普及,将显著提升“无线城市”品质,服务经济与民生。但4G比3G需要更多的基站和天线。
为化解基站落地难,政府近年来不断努力,一方面率先在党政机关建筑上设站,同时完善管理,既清理非法基站,也保护合法基站。可政府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据移动公司透露,不少基站租约到期后,业主为续约开出天价,实质上就在借“市场行为”之名逼他们走。
在通河六村,民意则是一边倒的支持。记者在六村随机敲门进了一户人家,问男主人担不担心辐射,大叔答得爽快:“国家标准在那里,有啥担心的。”
这种支持态度,究竟是长期“求之不得”使然?还是因为社区内部的充分沟通和广泛参与发生了作用?或是民意本就是如此,只不过以前民意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少数反对声,支持者多半选择沉默?
解决通河六村的通信难,也许不会太久,但它引出的话题却值得继续思考。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