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电厂内世界首创的“火电机组变频总电源技术”的变频电源中心正在工作。 本报记者 陈龙摄
在国际能源领域,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外三”)已成为一个标杆。它是全球最节能、最环保的火电厂。同时加冕两顶桂冠,“外三”向世界证明,煤电依旧可以借助创新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这段辉煌,本报已于今年7月26日在头版头条报道。如今,记者试图进一步剖析这一创新样本。某种意义上,正如乔布斯之于苹果,“外三”背后同样有一位决定性人物:一手造就“外三奇迹”的总经理冯伟忠。
冯伟忠的经历与“外三”的颠覆性创新形成了绝配:他从未走进全日制大学甚至高中课堂,靠过人的刻苦自学成为世界级电力专家。当今时代,冯伟忠异乎寻常的人生能量构成了“外三”创新的核心动力。
他比任何教授都更了解电厂
能源装备巨头西门子电力部门总裁曾对冯伟忠说,如果电厂是赛车,你就是舒马赫。这话可以这么解读:一样的装备和燃料,顶级车手驾驭下就会塑造传奇。
知名清洁煤专家、原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副主任毛健雄说,基于传统观念,火电节能与环保技术早已触顶,但“外三”不可思议地打破纪录:“相当于将百米跑世界纪录刷新了1秒。”起初,毛健雄也曾质疑这一成绩的真实性,一次次深入考察后,他成为“外三”坚定的支持者。
与众不同,是因为打破常规。冯伟忠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墨守陈规、善于逆向思维。他从整个电厂入手,持续优化系统的每个细节,提出了几十项世界级创新,包括十多项世界首创,从而将无数个“0.1%”的进步累积成巨大优势。
这样的创新,需要超强的跨界理论功底和实践积累。业内流传着冯伟忠几件“跨界轶事”:某次大机组检修,各方专家花了整整3天,就是拧不下汽缸螺栓,冯伟忠一顿饭工夫解决了;另一次,某电厂价值千余万元的变压器发生爆裂,怎么都查不出原因,冯伟忠通过深入研究,花了三天三夜亲手写成报告,变压器权威专家说:“你回答了困扰我们几十年的难题。”
螺栓、变压器,对电厂而言都是非主流专业,冯伟忠对这些环节的了解却胜过行业专家。实际上,如果把电厂比成一个乐团,他几乎能胜任所有乐器。
“文革”让冯伟忠错过了正规大学教育,但他说,这反倒是自己的优势——高校精于塑造某领域的专才;一旦跨界,博士也只是高级外行;但他一路自学,追着实际需求,啃掉无数书本,覆盖了锅炉、汽轮机、电气、计算机等专业条块。再加上常年工作在一线,他比任何教授都更了解电厂。
8小时总经理+6小时搞创新
能力过人源于努力过人。你也许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只要在一件事上投入1万小时,你就会成为该领域专家。但冯伟忠将此演绎成“10万小时定律”。更可敬、可怕的是,他为火电创新所付出的10万小时,还不包括上班时间。
每天,冯伟忠几乎都是最早到公司、最晚离开的那个。14小时里,他用8小时扮演总经理,另外6小时则一心投入学习和研究。365天,他极少“享用”节假日,而这种节奏他已坚持了40多年。对此,夫人早已习惯:“这人在家完全派不上用场。”
努力既源于家风,也是个人的兴趣。冯伟忠5年级时遭遇“文革”,学校散了。为了不让孩子们学坏,父亲将他们兄弟几个全锁在家里,留下一堆借来的文学与科技书。在简陋的“家庭图书馆”,冯伟忠一次次被科学家的故事所鼓舞,同时养成了终身的自学习惯。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自学,让他在四五个专业领域都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记者问冯伟忠:这么刻苦累不累?他说,乐在其中:“别人爱好打牌、钓鱼,我是学习、研究。”年近六十的他,手机里依然灌满了英语教学录音;每天上下班,他一上车就会开启“外语时间”。
在“外三”,冯伟忠的身体力行也向一批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技术人员传递着对创新的执着与勇气。在火电行业,这支由他一手打造的技术团队是最具战斗力的力量之一。
升级版“外三”渐行渐近
不同寻常的成功背后,伴随着不同寻常的价值观。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时,有人曾对冯伟忠说,“我们这里,像你这样发明家,身价至少十亿美元”。而在国内,他也经常被人问起有关“利益”、“动力”的问题。对此,冯伟忠很坦然:“在体制内搞创新,不能考虑个人利益,这类问题很难求解。如果只考虑利益,我也不可能坚持40多年。”
2008年,当着许多领导的面,一家央企发电集团老总对冯伟忠说:“你这样的人才,能不能到我们集团做总工程师?”在“外三”,冯伟忠是处级干部,这份邀约则相当于副部级待遇。但冯伟忠并未接受,逻辑很简单:如果去这家集团坐镇,他就会远离电厂、远离一线:“我好容易才有了‘外三’这个创新平台来实现创新梦,如果离开,就没法再接地气。”
冯伟忠说,他常感到一种使命感:“有人说我是为火电技术而生的,我想大概的确如此。”他不排斥利益,但认为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必须更多元。他说,如果创新者能获得与商业领袖同样的尊重,那创新才算真正得到了驱动力:“创新家就像野山参,不能刻意培育,但需要特殊的土壤。”
如今,冯伟忠依然抱有梦想。经过几十年积累,他又形成了一套从根本上改进燃煤发电的革命性方案,能将“外三”保持的节能世界纪录再次大幅刷新5个百分点。西门子专家评价说,该方案“是发电业成为低排放绿色产业的唯一机遇”。
冯伟忠说,眼下,启动建设这样一座划时代电厂的时机已越来越近。
■关键词
【能耗】“外三”承担了上海10%的电力需求。投产6年来,它一直是全球最节能的火电厂。每发1度电,它的煤耗大约比原先的国际最高水平电厂低10克——在火电业,1克煤耗就意味着显著的技术差距,若差10克,就代表两种技术相差整整一代。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外三”的成绩被认为不可思议。
【排放】今年7月,国际能源署清洁煤中心主任首次表示,“外三”是全球最清洁的火电厂。与世界最严格的火电厂污染控制标准相比,“外三”的实际排放不到该标准的50%,甚至优于天然气发电。更关键的是,“外三”并未因此在能耗、稳定性和成本上作出妥协。
【价值】煤是能源安全的基石,但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燃煤抱有“高污染、高能耗”的成见,火电发展受很大制约。如果“外三经验”被广泛复制,将为国家能源战略赢得巨大的回旋空间——据推算,全国为此约需投入1500亿元,但之后每年能节省数百亿元的燃煤,并基本消除电厂对PM2.5的影响。
【认同】在今年国家能源委的首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点名“外三”,询问了它的运行指标,并要求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其作为考核主要火电企业的重要参考。同时,过去1年中,先后有三家大型火电央企集团决定采用“外三方案”进行技术改造,覆盖全国1/6的发电能力。
文汇报记者 张懿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