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乐金刚双身像,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美国私人收藏。
《大慈法国释迦也失像》缂丝唐卡,明宣德年间制造,长108厘米、宽63.5厘米,现藏拉萨色拉寺。
■文汇报记者 周敏娴
上周,“唐卡之王”以3.1亿港元落槌,3.48亿港元成交,被今春在香港苏富比以2.8亿港元拍下明代成化鸡缸杯的上海藏家刘益谦买走。
古代唐卡精品为何价格高?除了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工艺等方面的价值外,与古代唐卡精品存世量较少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历史原因,古代早期唐卡作品在国内留存较少,大多流传在海外,海外对古代唐卡的关注远远早于国内,近几年来,在国外市场收藏热点的带动下,古代唐卡作品收藏才渐被国内市场关注。
业内专家介绍,年代久远的元代及以前的传世唐卡,在国外藏家或博物馆均有收藏。这些藏品大部分由财团或大家族收藏,保存甚好,极少流通,被用作研究或观赏。因此,在拍卖场上屡屡创下高价的均为明清时期的作品。
唐卡被誉为“随身佛”,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卡艺术发源于西藏,以勉唐、勉萨、钦孜、噶玛噶赤等流派为主,其他藏区的唐卡基本是将西藏某一流派唐卡与当地本土艺术结合后的衍生品。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遗后,唐卡才进入国内收藏家们的视线,并于近年内价格飙升。
市场风云变幻,唐卡价高也可能是“昙花一现”,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轻易估量。“水月堂”唐卡珍藏馆馆长肖君海这样总结:“一幅唐卡就是一座移动的寺庙。唐卡悬挂的地方,就是画师终生的道场。”
拍出惊天价格的“大明永乐年御制刺绣红夜摩唐卡”,是明代初年宫廷汉藏佛教艺术的杰作。永乐宣德年间,宫廷曾奉旨制作了为数不多的几件类似风格工艺的缂丝和丝绣唐卡用于赏赐西藏地方宗教上层人士、曾经受邀前往明代京城觐见永乐皇帝的五世噶玛巴,现存布达拉宫和私人收藏的几件类似的作品应当属于同一批制造的作品。
除此之外,据记者从业内专家处查得资料显示,以下8幅堪称现存最有历史价值的唐卡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