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蓝色星球》第二季(以下简称《蓝色星球2》)今天(10月3日)上午10:25起,在央视纪录频道全集播出。《蓝色星球》曾是海洋类题材纪录片中的先锋与翘楚,16年后,再推的第二季网络评分亦高达9.9。
“无论是拍摄技术还是故事节奏,《蓝色星球2》都堪称今年全球最优秀的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国内纪录片人陈晓卿如此评论。这部纪录片的火热已经跳出了品牌红利的延续,而在于相较前篇与同类作品,其在故事选取与画面呈现上的双重突破。《蓝色星球2》的整个制作周期约为四年,其中大量时间都用在前期调研与准备上。第二季一共分为七集,为了搜集有意义的镜头,BBC纪录片团队拜访了39个国家,经历了125次长途旅程。
仅第一集中,镜头便跨越了大半个地球,从温暖的热带水域,到达极地地区最寒冷的水域,将虎齿鱼、宽吻海豚、伪虎鲸、珍鲹、蝠鲼、金黄突额隆头鱼、海象等海洋居民的独特生活日常收入镜头。而这些故事选取角度中体现的新意以及拍摄的幕后故事,同样精彩。
∧会使用工具的鱼、捕食鸟类的鱼……海洋中充满了未知的神秘与精彩
《蓝色星球2》之所以让观众震撼,不只在于其通过技术手段的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呈现,更在于通过对故事与细节的巧妙选择,颠覆了人类对一些海洋生物的传统想象。就像该纪录片执行制片人迈克尔·冈顿被问及,在海洋题材已经不再新鲜,可拍摄到的海洋物种也都已悉数入镜的当下,第二季怎样保持新意时说的那样:“总会有新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会花心思去寻找每个动物不为人知的一面,给观众新的惊喜。”
鱼类的记忆只有7秒钟?一只虎齿鱼穿越珊瑚堆,用胸鳍灵活地掀开细沙,刨出一只蛤蜊。它又一路将新鲜“食材”咬回自己的“厨房”——一个由坚硬的珊瑚围成的小空间,并且不断叼起蛤蜊往珊瑚上撞击,最终蛤蜊的硬壳被打碎,虎齿鱼大快朵颐。鱼类对工具的运用打破了人们对其智力的偏见。
∧ 为了吃到蛤蜊肉,虎齿鱼也是拼了。纪录片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在食物链中鸟类一定处于鱼类的上方?在塞舌尔,成群的乌燕鸥正在宁静的海面上飞翔漂浮,气氛一片祥和,突然,一只珍鲹从海中探出脑袋,张开大口,将海面上的乌燕鸥一口吞入腹中。这些潜伏于海洋中的捕食者,甚至能够根据乌燕鸥的飞行速度、轨迹来判断跃出水面捕食的最佳时机。
∧ 惊险的“鱼吃鸟三连”
这些海洋生物觅食瞬间看似日常,却并不好拍。珍鲹捕食乌燕鸥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目击者,摄制组仅仅是听当地渔夫讲起过。为了捕捉这个“鱼吃鸟”的惊奇时刻,摄制组扛着800公斤重的设备在塞舌尔的环礁附近潜伏了数周。而虎齿鱼利用工具进食的几分钟片段,摄制组更是花费了数年寻找拍摄。
奇妙瞬间外,海洋如今所面对的危机也是《蓝色星球2》着重表现的主题。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的浮冰正在消融。为宝宝争夺休息空间,成了生活在这里的海象妈妈每天都要面对的挑战。
∧ 海象母子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一块小小的浮冰,但没人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样
“每一帧都想截屏”的画面背后是一群用生命在拍摄的纪录片人
“视觉呈现非常震撼”“每一帧都是壁纸”,在《蓝色星球2》的弹幕中,充满了观众对其视听体验的赞叹。纪录片的主创人员介绍,海洋情况变幻莫测,这类纪录片的拍摄难度是陆地题材的五倍,而在这“每一帧都想截屏”的画面背后,是一群用生命在拍摄的纪录片人。
在南非的大海上,一群海豚破浪而出,它们优美的身体曲线在碧海蓝天间时隐时现,画出一个个发光的圆弧。这是纪录片中让观众记忆深刻的一幕,而这场视觉盛宴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拍摄风险——这片海域是冲浪海豚的栖息地,却也因为风浪极大而得名“狂野海岸”。为了在高达六米的巨浪中灵活穿梭,追踪海豚的冲浪活动,摄制组特地请来了当地的专业冲浪手当向导,扛着高速摄像机在海浪中一边冲浪一边搜寻。
为了等到一个风浪规模与日照情况正好,且海豚乐于出没的时刻,摄制组一等就是一周多,其间出海工具也从便捷却不能平稳拍摄的喷气式滑撬,更换为充气皮艇,才最终将这些精彩的海豚冲浪瞬间收入镜中。主创团队介绍,这些震撼的影像不仅会被运用到纪录片中,也会成为重要的科研素材——它们证明了海豚冲浪,是为了增进友情,发展社交技能,全然享受其中的乐趣。
时隔16年,《蓝色星球》再推第二季,拍摄装备的升级,同样是视听体验与故事呈现双双加码的关键因素。目前最新的潜水设备不但将潜水时间大大拉长,还不会产生任何声响和气泡,加上超高清水下摄像机的配合,这才让近距离、长时间记录海洋生物的神奇行为变为可能。最新的微光摄像机能够捕捉到人类肉眼几乎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冷光。
夜间,蝠鲼开始进食从海底上升的微生物,它们大量聚集,在微生物发出的静谧蓝光中翩然穿梭,仿佛在亮着点点荧光的舞池中开一场集体舞会。贴着海面收录画面的吸盘式摄像机,则让观众得以通过鲸鱼等庞然大物的视角,观察海洋的景观。
纪录片中,几只虎鲸正在围剿鲱鱼群,数量庞大的深色鲱鱼群在虎鲸身边散开,仿佛晕染开的墨汁。吸盘式摄像机将虎鲸的捕食过程记录下来:它们先是协同作战,将鲱鱼群聚拢起来,再通过剧烈拍动尾巴的动作将鱼群震晕。
《蓝色星球2》除了动物,还有这些看点
┃┃【91岁的同期声大卫·爱丁堡】
《蓝色星球》第一、二季的同期声都是由英国国宝级纪录片人大卫·爱丁堡担任的,如今他已91岁高龄。熟悉自然类纪录片的人一定对这位在各类自然环境中做着解说的老爷子不陌生,由于常年投身 自然类纪录片事业,爱丁堡也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20多岁加盟电视行业的大卫·爱丁堡,常年与BBC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身兼主持人、自然博物学家、探险家等身份。1998年,正是爱丁堡说服了 BBC负责人去拍摄一部关于海洋的纪录片,而他本人罕见地没有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而是担当旁白。纪录片播出后获得了全球性的成功,甚至掀起了海洋题材的潮流,这部纪录片便是大名鼎鼎的《蓝色星球》。
┃┃【汉斯·季默谱写的海洋之歌】
配乐是《蓝色星球2》的另一个重头戏。这部纪录片作品的配乐由曾为《狮子王》《黑鹰坠落》《敦刻尔克》等多部经典电影配乐的汉斯·季默操刀。纪录片中的音乐不但好听,还能很好地为故事的讲述服务。日本的金黄突额隆头鱼,当雌性的体重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就会因为体内激素的变化,变成雄性。纪录片记录了一只金黄突额隆头鱼从雌性变为雄性,并将曾经的夫君赶走取而代之的故事。雌鱼蛰伏在洞里准备“变身”,以及出洞后双鱼决斗的情节都被配乐渲染得十分紧张。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