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血氧饱和度明显好转,可以帮他把身体翻回来了。”1月4日傍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带领团队在重症监护室例行“夜查房”。
一位重症肺炎患者经过近30小时的俯卧位通气后,血氧饱和度从90%上升到96%,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也趋于正常。
“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室和急诊病房,我们的医护要对患者的各项指标保持高度警惕,时刻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王瑞兰说,面对数量剧增的患者,医护能做的就是尽全力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抢人,最大限度加快周转。
眼下,保障脆弱人群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了近阶段医疗机构重中之重的任务。近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围绕急救与重症救治,集中力量“拧”成合力。通过每个团队优化流程、扩容资源、提速提效,向“速诊、速收、速治”的目标使劲,全力保障急救与重症救治的“生命通道”畅通高效。
“我手上的活再快点,就能加快整个急救单元的运行”
前一位患者刚被送入抢救室,自动门尚未完全关上,护士又一路小跑将又一位患者推入抢救室大门。医护人员快速穿梭在各病床之间,匆忙的脚步声、监护设备的运行声、克制的咳嗽声汇聚在一起,让人时刻神经紧绷。
“这段时间确实是我和团队工作经历中的艰难期。”市一医院南部急诊危重病科主任洪江坦言,ICU病房中的患者绝大部分是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的高龄老人,生命救治必须全神贯注,不容半点闪失。
据杨炯和陆维珏两位护士长介绍,元旦至今这四天工作日,市一医院虹口、松江两院区日均急诊量直逼2000人次,每日来院的救护车在190辆左右。
在市一医院松江院区急诊大厅,可以看到两位高年资护士“驻点”在急诊绿色通道入口,专职对接来院救护车,氧气瓶等基础急救设备也直接放置在了急诊入口通道处;心电图等关键检查同样“跨前一步”——经预检判断有需要的患者可在就诊前就提前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或三级诊室优先就诊。
“我们多跨前一步,就能更快地筛出危重患者,让他们尽快得到合适的治疗。”南部急诊副护士长范仁静说道。
虹口院区急诊静配中心里,北部急诊输液室护士长胡美琴正手脚麻利地为留置针封管用的注射器抽入生理盐水——这可以为之后的留置针封管操作节约数分钟的时间。
胡美琴介绍,近期每天需要输液的患者人数已接近千人,是以往的3倍有余。为了节约一分一秒,输液室的护士们经常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我们手上的活儿再快一点,患者就能尽快输上液,每个环节都加速一些,整个急诊急救单元的运行就能更快一些。”胡美琴说。
据悉,为加快输液室周转效率,市一医院虹口、松江两院区都对输液位做了几乎翻倍的扩容,从原先的共130张座位,扩容到接近200个,并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增设补液二区。此外,还为留观输液和普通急诊输液配备了两套护理团队:普通急诊输液的护理由一支护理团队支援“承包”,用药相对较复杂、需要更密切关注的留观输液则由另一支团队负责。
“收治培训再快点,全院治疗周转又能再提速了”
急诊急救团队竭尽全力,医院层面则快速进统筹协调:成立了由南北两个院区医疗副院长牵头,医务处、护理部等多部门参与的急诊分流专项工作组,每日在急诊大厅现场办公,督导、协调急诊患者分流,确保救治患者的第一关口保持通畅,住院床位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与此同时,医院打破按学科、按专业收治患者的常规做法,依托急诊危重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专科优势,联合其他学科为救治急诊患者释放更多物理空间。
全院病房统筹部署落地后,呼吸科主任张旻和贲素琴更忙了。虹口、松江两个院区的呼吸科都增设了病区,床位数翻倍增加,科室还承担了全院的气管镜操作、新冠感染者会诊及大量的新冠普通型、轻症患者门诊诊治等工作,工作量激增。
两位主任带领团队积极部署、整合,迅速完成了扩充病区的功能布局、人员配备和物资保障,完善工作流程。在呼吸科等学科的共同努力下,北部呼吸科病床从原本的60张床位增加至120张床位,南部呼吸科病床从原本的16张床位增加至46张床位,大大增强了新冠感染患者的收治能力。
目前,医院已建立新冠患者诊治组套和病史模板,同时推出简明扼要的“新冠肺炎诊治”手册,并开展新冠感染诊疗规范流程的强化培训,尽力保证全院新冠救治的治疗同质化。
“影像、检验报告再出得快点,一线筛查诊断的速度就更快”
影像检查和检验同样是急诊急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急诊患者激增,CT检查的数量增加到了平日里的三到四倍,医院虹口、松江两院区门急诊共10台CT设备全力投入到急诊与发热门诊的患者检查中。
面对骤增的CT检查需求,放射科在虹口、松江两院区共增开5台CT设备,技师排班人次也增加到了平时的3倍。
市一医院放射科主任张佳胤介绍,为减轻急诊压力,加快人员分流和检查结果出具,放射科在门诊开设了“肺炎筛查胸部CT”专项检查,报告当天做、当天出,原则上可控制在2小时内。
动脉血气和心肌酶谱是对危急重症肺炎诊断最具临床评估价值的两个指标,也是近期急诊检验数量较以往大幅增加的项目。检验科团队在娄加陶主任的带领下,优化急诊检验流程,协同急诊检验和大实验室检验协同,并增加急诊检验排班人量,硬是扛下了比平时翻了5倍的门急诊检验需求。
在整体扩充检验人力的同时,检验科实时动态调整门诊、急诊和发热的人员配备,确保把人力用在“刀刃”上。比如,将急诊检验与门诊检验联动,一旦急诊的检验样本出现积压情况,就立刻将样本转运至门诊的大型检验设备上进行分析。如此一来,各项急诊检验的速度都有了保障。
面对急诊与重症救治的严峻考验,市一医院努力将现有医疗资源效率最大化,牢牢守住患者生命保障的底线。
作者:李晨琰 胡杨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