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因首次治疗不规范,脂肪肉瘤犹如火苗,几次“扑灭”多次反复,以至2018年4月首次手术后,4年内竟3次复发,且复发间隔越来越短。更棘手的是,他已接受过三次手术和多个疗程的化疗,若再行手术,严重的肠粘连、极大的手术创伤,让治疗风险成倍上升,但如果不手术,下一步怎么走?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副主任陈勇教授团队和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还是“搏一下”!
术后4年,肿瘤3次复发
2018年,36岁的高先生感觉腹部剧烈疼痛,行走困难,在当地医院经腹部CT后发现,左侧腹膜后有一个10*5cm的肿瘤占位,在未明确病理的情况下实施了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这是黏液样脂肪肉瘤II级。当地医院建议他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副主任陈勇教授说,脂肪肉瘤是腹膜后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占腹膜后原发肿瘤的40%。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概率极高,约40%-60%。不同亚型的脂肪肉瘤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不同,危险度也不一样。
鉴于高先生患的是黏液性脂肪肉瘤,且肿瘤大小超过10 cm,患者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
2020年,首次手术后的第二年,高先生左髂窝复发,陈勇教授团队评估肿瘤病灶可切除,予腹膜后肿瘤切除。
2021年11月,高先生又因左侧腰部不适进行腹盆腔CT。结果显示:初次手术附近的左髂腰肌旁及左盆壁多发囊实性灶,考虑肿瘤复发。高先生再次找到陈勇教授,并于2022年1月10日由陈勇教授团队进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复杂肠粘连松解+腹腔内肿物切除术”。
这也是三年内高先生第二次复发、第三次手术。“怎么也没想到,初次手术后,身体内的脂肪肉瘤犹如火苗般,扑都扑不灭。”2022年6月,他又因肿瘤复发来到陈勇教授诊室。
“首次手术未明确病理,就匆匆忙忙先做手术。”陈勇教授感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首次诊疗最关键的就是“规范”二字。不规范的治疗,或“一刀了之”的做法,很容易造成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假如高先生首诊是在我们医院,我们一定不会不经病理诊断和详细术前规划就直接手术,黏液脂肪肉瘤可以通过采用新辅助化疗或放化疗联合的方案,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显著降低。”陈勇教授表示,2020年和2021年复发病灶均在不同位置,此次2022年6月的随访结果显示,高先生第三次复发的病灶位置正是第一次手术的区域。
第4次手术,摘除“疯长”肿瘤
“复发间隔越来越短。”陈勇教授向这位“老病人”坦言,这次治疗较前几次更棘手,主要是他经历过3次手术,肠粘连导致局部解剖结构极复杂,术中肿瘤分离难度大。并且,肿瘤与精索紧紧地“靠”在一起,肿瘤将髂外血管完全包绕,瘤体血供异常丰富,稍不慎,就可能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手术难度高、创伤大。
“陈教授,我相信您,就按您的方案来。”高先生的一番话让陈勇教授团队更添拼搏的动力。“患者以命相托,我们必将全力以赴。”
鉴于手术风险较高,可能需要大动脉置换,在多学科讨论会上,陈勇教授采纳了大家的建议,给高先生采样小分子靶向药做术前治疗“探探路”,看看是否能将肿瘤“缩小”,2个疗程后再评估是否手术。
高先生服用安罗替尼2周期后,复查CT示肿瘤略有增大,随后又进行了病灶的放疗,仍未能缩小,好在全身影像学评估未见明显远处转移,经多学科再次讨论,并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之后,准备手术。
2022年9月29日,陈勇教授领衔团队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再次为高先生实施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因患者腹腔经历多次大手术,为暴露瘤体进行的肠粘连松解就长达2小时之久。陈勇主任深知此次手术的复杂性,耐心仔细分离肠道后,按原计划有条不紊地分离肿瘤边界,切除粘连的精索、睾丸,阻断瘤体近段和远端的髂外大血管后,将肿瘤完整的切除,最后用人工血管将髂外动脉这条下肢主干线重新搭建开通。
经历4个小时紧张细致的手术后,疯长的肿瘤终于被成功摘除。
“据文献检索,成功切除像高先生这样如此疑难且多次复发、大动脉重建的脂肪肉瘤在国内外少见报道。”陈勇教授说,近期患者随访结果良好,我们也相信技术的精进、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像高先生这样的疾病,一定有机会能控制好病情,实现长期生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已形成腹膜后肿瘤治疗的“复肿”特色。陈勇教授团队在多学科治疗基础上,联合医院大肠外科、胸外科、胰腺外科、肿瘤妇科、头颈外科、泌尿外科、肝脏外科等开展腹膜后肿瘤联合脏器切除,血管置换以及腹盆壁的修复重建等疑难手术,每年外科治疗腹膜后肉瘤患者上百例,5年生存率65%,联合脏器切除比率30%,5年无复发生存率超过50%,近年来陆续开展了术前治疗与辅助放疗等研究,治疗和研究水平领跑全国、齐肩国际。
作者:唐闻佳 胡涂王懿辉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