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外就医率低于5%,67%以上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服务站就诊,“大病不出岛” “小病不出镇”的就诊愿望在崇明区正变成现实。日前,崇明区因扎实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举措,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这既是对崇明区深化医改工作的肯定和激励,更是对全市医改工作成效的肯定。
近日,记者实地上岛采访发现,这背后是得益于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也为迈向深水区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如何以“三医联动”撬动医改红利真正造福民生,积累了宝贵经验。
疏解岛民“就医难”,构建公立医院新格局
下午2点多的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大厅,人来人往,门急诊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查小应说起胸痛中心的建设尤为感慨,“2018年我们的胸痛中心通过验收,患者从接诊到血管再通的时间缩到60分钟内,居民的生命安全更添保障。”
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是目前崇明区唯一的三级综合医院、上海市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院长费哲为说,2009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全面管理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新华援崇明13年,资源下沉力度当属“上海之最”,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优质医疗技术“下沉”,患者也随之“下沉”。
新华崇明医院的背后,是崇明三岛优质医疗资源的整体新布局。崇明区卫健委主任蔡志昌说,2010 年随着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崇明区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首当其冲的事就是打造岛上公立医院新格局。
蔡志昌说,为疏解岛民“就医难”,崇明区内4家医院分别与市区3家三甲医院深度合作,如今,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已成为全区医疗救治及教学科研中心,十院崇明分院成为崇明东部医疗中心,岳阳医院崇明分院作为崇明西部医疗中心,新华医院长兴分院于2020年12月31日开诊,提升了长兴、横沙两岛医疗水平,服务国家海洋装备岛建设。据统计,2018年到2021年,崇明全区每年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平均超20项,区内三、四级手术开展年增长超过20%,“120”转市区医院明显减少,岛外就医率低于5%。
做实优质医疗下沉,分级诊疗得成效
随着3家市级医院引入,医联体建设在崇明释放新效能。以新华-崇明医联体为例,运行至今,新华医院总院支持常规开展新技术项目80余项,对接患者之需,健康预防与保健随访则在社区“托底”,常见病、多发病有崇明分院“守中段”,疑难杂症对接新华总院,整合型服务体系辐射崇明三岛。
崇明岛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形如卧蚕。如何能让居民进一步实现“大病不出岛”“小病不出镇”,减少奔波?崇明区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向村级医疗机构延伸的同时,更让一条条医改新举“紧贴民心走”。
脑梗患者康复难?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目前崇明区唯一一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洲说,该中心的康复科背靠新华-崇明医联体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支撑,周边居民不再“舍近求远觅康复”。
横沙岛是崇明三岛中最小的岛,面积52平方公里,至今只能靠轮渡出行,近年来岛上老龄化更趋明显——常住2万多人,约1/10人超80岁,60岁以上近半数。近三年,横沙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平台开出延伸处方总金额达121.9万,大大缓解居民出岛就医配药困难。2017年,这里收到本岛一名年轻血友病患者关于定期出岛就医困难的求助,中心马上安排家庭医生团队做好随访对接,并经区卫健委同意,在中心建起凝血因子VIII的储存与使用规范,极大方便该患者就地就医。该中心还积极排摸岛上血友病患者情况,所有病例专册建档,进一步方便这类罕见病患者就医,降低就医成本。
集采“崇明模式”给就医费用再“减负”
上海着力推动医改见实效、惠群众,在此期间,崇明敢为人先,率先印发《崇明区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实施意见》,成为上海市首个制定落实方案的区,一系列深层次医改在崇明推开, “三医联动”力度加大,药品耗材费用降低明显。
作为国家和上海市药品带量采购的补充和延伸,2021年起,崇明区组建区卫生、医保部门联合主导、实体化运作的理事会办公室,以医联体为单位,探索药品耗材集中采购。2021年医联体共节约耗材采购费用2251.84万元。2021年4月、10月,以及今年8月,崇明在新华-崇明医联体先后开展三批次药品集采,产生25个中选药品,主要涉及全身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消化道和代谢方面药物、血液和造血器官药五个类别,中选药品药价的平均降幅为 40.11%,最大降幅达 83.04%。根据三批次药品集采按完成最低采购量测算,每年可节省药费 3478.20 万元,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也为上海加快构建多方联动的药品采购格局贡献了“崇明模式”。
作者:唐闻佳(图)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