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卫生健康委通报:8月9日,上海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上海已连续6天无新增新冠阳性感染者,守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离不开每个人的自觉与支持,其中重要一点是,市民对于“场所码”要尽到“应扫尽扫”的义务。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若想更早发现阳性感染者、更快切断病毒向外传播途径,扫‘场所码’是重要防控手段。”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说。
眼下,本市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遍布全市的“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市大数据中心提醒,进入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时,市民应当主动扫“场所码”,并向场所现场工作人员展示扫码结果,或者通过“数字哨兵”扫码核验健康信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无法扫码、亮码的市民,单独出行时可使用纸质离线“随申码”和本人的身份证。
“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是疫情防控重要的“监测哨”。吴寰宇说,部分市民因与阳性感染者的居住地、工作地或活动轨迹存在交集,会被纳入风险排查范围,“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可以提供重要线索。如市民未按照规定实现“应扫尽扫”,流调易出现疏漏,带来疫情传播的隐患。
不过,仍有市民未能主动配合做好“扫码通行”等疫情防控措施。防控专家观察发现,除一些市民因一时疏忽忘记扫码外,更有人有意为之,“有人直言,一旦扫码势必会留下行程轨迹,一旦成了密接、次密接或风险人员,岂不是给自己惹来麻烦,还要连累邻居和同事?”
这种想法于己不利于他人无益,不只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给疫情防控工作添乱。
扫“场所码”为何在疫情防控中尤为重要?防控专家解释,扫“场所码”使得重点场所进出管理更便捷。通过“场所码”扫码,不但可快速实现常用的“随申码”亮码及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核验,还可自动完成场所登记,提高通行和场所登记管理效率。
扫“场所码”还可助力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更精准。在局部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确诊病例或密接者的扫码记录,快速关联到其他扫描过该“场所码”的人员,便于相关部门开展快速流调,精准排查,帮助防止疫情扩散。
对于有些市民担心扫码会泄露个人隐私,专家表示,大可不必有此顾虑。“场所码”服务按照最小够用的原则,对所有扫码记录进行严格的统一安全管理,数据加密处理,可有效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于不同管理场所,切实保护市民的个人隐私。
防控专家强调,市民面对疫情防控不应松懈和麻痹,在做好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的基础上,更要积极落实定期做核酸、主动扫场所码、尽早接种疫苗的“新防疫三件套”。
市民积极亮码、扫码,做到“应扫尽扫”,是履行防疫义务的“规定动作”,这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筑牢防控屏障的重要一环。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每位市民如能尽到自己的防疫义务,最终受益的也将会是我们每一个人。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