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肿瘤治疗的支柱之一,但其毒副作用让患者闻之色变,特别是身体本就虚弱的高龄老人,往往因无法耐受而不得不中断甚至放弃治疗。
近日,一位百岁高龄的口腔鳞癌患者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了非常规的“节拍化疗”,肿瘤科许青教授团队以“持续袭扰”式的低剂量高频次给药取代“大军压境”式的普通化疗,再配合小剂量放疗,仅仅半年时间,病灶得到有效控制,老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三年前,百岁老人何老太太查出罹患口腔鳞癌,病灶持续生长蔓延至口腔外,覆盖于口唇、人中、鼻翼等部位,仿佛一串颜色怪异的葡萄,巨大肿块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连日常饮食、交谈都困难重重。
诊断十分明确,治疗却困难重重。
一般来说,传统化疗模式采取周期性(多数为3周)给药方式,在化疗过程中,能很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但在化疗间歇期,随着细胞毒药物浓度的降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得以修复,肿瘤血管可能重新生成。不仅如此,由于传统化疗单次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十分明显,有时年轻人都难以承受,何况百岁老人。
多方求治未果,今年2月,老人来到了上海十院肿瘤科求助,许青教授团队经过认证评估,并联合放疗科、放射科等科室专家共同协商治疗方案。
鉴于高龄患者肿瘤进展速度相对较慢,许青决定采用“节拍化疗”的策略。所谓“节拍化疗”,是指通过相对低剂量、高频度、持续应用细胞毒药物的给药方式,使药物能够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低、有效的血药浓度,以此延长疾病控制时间,同时大大降低毒副作用。
从2月到7月,即使受新冠疫情影响,经过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积极协调配合,老人的治疗始终未有中断。
给药的剂量、频率,根据密切随访的结果实时调整,再结合小剂量放疗,细胞毒药物从内部攻击、放射线在外部围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面部原先的肿块逐渐缩小、消失,食欲不断恢复,可以自如地开口说话了。何老太太的脸上也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许青介绍,传统的抗癌三大方法——手术、放疗、化疗,可增强调控患者免疫功能的低剂量“节拍化疗”模式,对于不能耐受常规剂量或大剂量的老年及体弱肿瘤患者,是一个重要选择。
他也提到,如何将此与目前的靶向与免疫治疗联合,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是包括上海十院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在内的临床研究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有望在未来新型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晨琰 通讯员 生星 袁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