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做法和成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介绍,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各地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稳步提升,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中位数达到79.40岁,婴幼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达到或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据介绍,我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超过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9%和84%。全国33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7%。
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人均健康状况大幅改善。
2016年,全国爱卫会全面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健康城市的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稳步提升,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的中位数达到79.40岁,婴幼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达到或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健康城市建设进入了快发展、显成效的重要时期。
与此同时,毛群安表示,健康城市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难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直辖市的辖区,比如海淀这样的城市区,总体优于县级市,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各项指标的进展也不平衡: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领域的指标进展相对好一些,而健康社会以及健康文化领域指标相对薄弱。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来源:综合自北京日报、封面新闻
图片:封面新闻记者 邵荫/摄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陆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