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几种类型,有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大部分是不需要手术的,急性期的中耳炎以抗感染对症治疗为主,分泌性中耳炎需针对病因(如腺样体肥大、鼻咽部占位等)进行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因为保守治疗不能完全根除病变。伴有肉芽、胆脂瘤的中耳炎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或是当中耳炎引起面瘫、眩晕、脑脓肿等并发症时,需要在控制炎症的基础上及时手术治疗。
最常见的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特殊类型的中耳炎等。
这些因素往往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1、感冒;2、用力擤鼻;3、耳部进水;4、婴幼儿仰卧位吃奶;5、腺样体肥大;6、不恰当的挖耳导致耳部损伤。
如果有这些表现,应当考虑中耳炎的可能:
1、耳痛。多见于急性中耳炎,表现为剧烈疼痛。
2、耳闷。内耳积液导致耳朵闷堵感,就像是耳朵里塞了一团棉花一样。
3、听力下降。多数患者会表现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若中耳胆脂瘤破坏听骨链,可引起较重程度的听力下降。
4、耳部流脓。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当鼓膜穿孔后会有水样或脓性分泌物流出,有时伴有恶臭味。
5、耳鸣。部分患者会伴发耳鸣,部分患者在捏鼻鼓气时会听到耳内气过水声。
急性中耳炎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堵感及耳鸣,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可能迁延不愈,进而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力下降及耳鸣进一步加重,伴耳部流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当病情进展还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例如:面瘫、迷路瘘管、脑脓肿等)。
生活中,预防中耳炎有这些办法:
1、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避免用力擤鼻。
2、本身有外伤性鼓膜穿孔或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避免耳部进水。
3、勿卧位喂奶,喂奶时应将小儿抱起,轻拍后背。
4、若小孩子有腺样体肥大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
5、勿用力挖耳,忌挖耳过深。
6、当感到耳朵不舒服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病情。
一旦得了中耳炎,生活中要注意这些细节:
1、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鼻咽部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食物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
2、发生感冒时,尤其是伴有鼻塞,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3、部分病人除了中耳炎外,同时伴有慢性鼻炎、变态反应型鼻炎、鼻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因此,在治疗中耳炎时应注意将这些疾病一同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4、若存在耳膜穿孔,特别要防止不洁的水经外耳道进入中耳(例如洗头、游泳等),造成炎症加重,必要时可用耳塞塞住耳道来预防,若水不慎入耳,可用棉花蘸干或吹风机吹干,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伤害。
作者:冯艳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顾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