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位居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堪称“癌症头号杀手”,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约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并且患者疾病分期越晚,5年的生存率也就越差,对我国的国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早期发现率不断提高,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长,与此同时值得注意并重视的是,早期发现并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对术后辅助治疗意识还较弱,且临床辅助治疗选择有限,无法满足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的获益需求。
辅助治疗为提高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
目前,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诊断出、并进行潜在根治性手术。不过,疾病复发在早期肺癌中仍然很常见,近一半的诊断为早期的患者、超过四分之三的诊断为晚期的患者在五年内经历了复发,如果不接受辅助治疗,有近一半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表示:“肺癌患者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且危险度随分期的增加而增加,约68%的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发生肿瘤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等,而远处转移,特别是脑转移的后续治疗策略非常棘手。因此需要在术后进行药物或其他形式的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尤其是早期肺癌患者在手术以后进行全身系统性的辅助治疗非常必要。”
陆舜教授分析,辅助治疗也就是为提高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在术后进行药物或其他形式的治疗,而降低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癌细胞转移风险便是辅助治疗的价值所在。
辅助化疗是既往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也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选择,虽然辅助化疗是既往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可提高可手术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但绝对5年生存率提高仅仅只有5%,复发率依旧较高,且对脑转移等远处转移几乎束手无策,并且由于化疗毒性问题,致使患者依从性不佳,临床上仍亟待更佳的辅助治疗方案出现。
作为一种靶向精准治疗选择,辅助靶向治疗与辅助化疗、放疗不同的是,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
陆舜教授表示:“辅助靶向治疗选择的出现,为中国早中期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增加了一把利器。相对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更为精准、疗效更好、毒性更低,尤其是对减少脑转移的复发和转移有比较独特的机制,将疾病复发、脑转移和死亡风险降低80%。2021版《I-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指出,Ⅱ-IIIA期术后发现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用三代EGFR靶向药进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肺癌患者可通过肿瘤驱动基因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EGFR突变,对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尽早使用辅助靶向治疗,及早获益。同时,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创新药及早纳入医保,使更多患者获益。”
早期筛查、诊断是提高肺癌生存率重要前提
早中期肺癌的规范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固然重要,但及早筛查和诊断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重要前提,同样要引起重视。目前临床对于肺癌早筛的手段有很多,影像学仍是目前诊断肺癌的主流方法,如低剂量螺旋CT等。
与此同时,随着肺癌诊疗进入精准时代,人工智能通过借助大数据和建立预测模型的手段完成辅助诊断,极大助力了早期肺癌的诊断升级。对于40岁以上、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烟灰或油烟、有慢性肺病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需重视肺癌的早期筛查。
陆舜教授介绍:“肺癌的早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肺叶切除、纵膈淋巴结切除术,这也是目前早中期肺癌患者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术方式。随着我国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广泛应用,当前中国微创胸外科的整体水平已领先国际,且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诊断出并进行潜在的根治性手术,尤其对于肿瘤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作者:唐闻佳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