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上海各大医院的门急诊量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今天(8月26日)下午,记者跟随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代表社会各界慰问一线医务人员时发现,面对就诊高峰和持续高温,各家医院温馨举措不断,做好大客流人员快速疏导。
眼下,露天而建的一顶顶做核酸检测的白色帐篷成了上海许多医院的标配。头顶烈日、脚踏酷暑,医护们身着防护服、头戴防护面罩,全然不顾湿透的衣衫和脸庞,严谨、细致、耐心地做着鼻拭子和咽拭子的采样工作。
“大家辛苦了!眼下的防疫工作仍然艰巨,大家要做好个人防护和防暑降温工作,补充营养、劳逸结合、注意身体。”今天,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一行人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核酸检测点,慰问了抗疫检测“主战场”的医护,并送上光明乳业爱心支持的营养健康乳品,感谢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贴心的慰问品和暖心的话语犹如一阵清风赶走了夏日的燥热,让医护人员倍感温馨。
“目前,中山医院主要设有4个核酸检测采样点,除了发热门诊固定的一个,其他3个分布在东西两院区,以及急诊,这样的设置方便就诊者就近检测采样,减少人流对冲、交叉。”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锁涛介绍。
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告诉记者,与全上海医疗机构一样,目前中山医院核酸检测工作采取“应检尽检”,出具报告的时间也在不断提速,全力配合临床工作的开展。
“目前的门诊量与往年持平,周一、周二依旧是就诊高峰。为此,我们在周六全天门诊的基础上开设了专家特需门诊,并协调了部分检查的时间,让部分患者‘只跑一次’,尽可能分流周一的就诊客流。”中山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崔彩梅介绍,考虑到夏季就诊特点和疫情防控需求,中山医院还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举措。如: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在线问诊、预约检查项目等服务;不断压缩MRI、心超、CT、B超等检查预约的等候时间,有些检验检查当天即可做;将普通门诊的预约时间放宽至4个月,方便患者错峰就诊。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还在不断升级。据中山医院后台计算,门诊的饮水需求比机场、酒店高出好几倍,这是因为有不少检查、检验都需要大量饮水后才能进行。为此,中山医院于今年3月更新了全院的直饮水系统,提升了供水品质和安全,一台台免费饮水机为就诊者疏解了暑热。在此基础上,医院在门急诊摆放了多台自助售卖机,让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属无需再为一口甜水或盐水在炎炎夏日里来回奔波。点滴细节构成了院方“战高温”“战疫情”的坚定值守。
走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只见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对进入院区的患者和家属测量体温,高效操作避免了人员滞留。今年7月起至8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门诊量共计逾2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4%,单日最高门诊量为8635人次。为做好疫情防控下的高温应对工作,肿瘤医院及时将入院预检大棚改为彩钢房,并安装了斜顶防水隔热设施、空调和电扇来应对酷暑。
在诊区,肿瘤医院制作了导诊视频,诊前、诊中、诊后注意事项一目了然,提升了门诊效率,就诊者纷纷竖起大拇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一行先后来到肿瘤医院门诊输液室、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心、出院患者管理中心等科室,慰问了一线医务人员。在感谢医务人员不顾高温酷暑,为守护市民的健康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同时,再三嘱咐大家要劳逸结合、保重身体、注意防暑降温。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夏季,上海广大医务工作者用燃烧的热血、坚定的信念、果敢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通过此次慰问,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代表社会各界感谢守护申城百姓健康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向申城医务工作者致敬。
作者: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