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沪上各大儿科医院内分泌科再度开启“暑期档”。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诊室外,“小胖墩”的身影随处可见,八九岁就“体重过百”的孩子并不少见,甚至还有孩子五六岁就患上了脂肪肝。
“最近来看病的小患者比疫情前平均又增重了五公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郑章乾分享的数据不免让人吃惊——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小朋友们宅在家,吃得好了,动得却少了。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率则节节攀升,已超过去年同期数据,在儿童医院和儿科医院内分泌科,日均门诊量分别都超过了600人次。相关专家提出,长辈一味“爱的投喂”,还不如鼓励孩子多运动、少静坐、睡足够,爸爸妈妈身体力行和孩子一起做到,效果更好。
肥胖患儿背后有一个肥胖家庭,“填塞式喂养”不可取
“最近刚来求诊的小女孩,8岁,体重40公斤,已经来月经了。”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嫔说,其实小女孩去年就出现了早熟症状,但家人没有在意,只当是胖。“许多家长的喂养方式并不科学,一味地把孩子塞足,唯恐营养不够。但其实,食补过度反而成了毒。”她表示,小女孩特别爱吃肉,蔬菜、水果等几乎不碰,而家人不仅由着孩子,还给她买来各式芝士、披萨等高热量食物。
长辈一味地进行“爱的投喂”,最后很可能换来孩子一身病。李嫔称,肥胖其实只是表征,令人担忧的是背后一连串健康问题:性早熟、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
市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2%,男生高于女生,每5名男生中或每10名女生中就有1人肥胖。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更容易延续到成年期,增加成年期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肥胖往往与遗传、饮食结构不无关系。李嫔观察发现,很多时候,一个肥胖患儿背后“站”着一个肥胖家庭。“有一个9岁男孩皮肤黑黝黝的,颈部、腋下的皮肤颜色更是暗沉。”她说,这是典型的黑色棘皮病症状,由肥胖引起的并发症。再一看孩子的父亲,两人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同样又黑又胖。她表示,一旦确诊肥胖后,减肥是必须的,但也要方法得当,避免采用不科学的减重方式(如饥饿疗法)控制体重。
▲中国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行为的流行率、相关因素及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上海体育学院供图)
“多运动、少静坐、睡足够”,达标青少年不过5.12%
近日,上海体育学院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团队在《体育与健康科学》上,在线发表了我国首个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行为的实证研究——中国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行为的流行率、相关因素及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
调研全国超11万名儿童青少年后,研究团队发现,我国儿童青少年中,24小时活动行为的流行率(即每天同时达到1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闲暇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的屏幕时间和8-10小时(14-17岁)或9-11小时(6-13岁)的睡眠时长)仅为5.12%。展现较好24小时活动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或者肥胖的比率会大大降低。
“简言之,每天‘多运动、少静坐、睡足够’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超重肥胖的发生。”参与研究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教授刘阳告诉记者。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总体指数为60.2分,在身体活动水平方面,小学生每天保证1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得分均值为17.7分,而初中生降到9.8分,高中生则降到6.5分。报告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总体上处于一种“被动参与”的状态。
“我们之前还在上海做过一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支持与陪伴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运动习惯培养同样重要。随着年龄的递增,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高中以后,父母身体力行的表率和陪伴参与相比单纯的口头鼓励和经济支持要重要得多。”刘阳说。
▲作为今年上海市中小学暑期户外体验活动之一,“社区加油站-环保公益跑”推出以来吸引了几百位青少年和家长共同参与。
家长口头鼓励、掏钱报班,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动
这个暑假,王茹给12岁的儿子制定了一份简单的运动计划。每天早上起床后,到家附近的公园跑步一小时。在家期间,每隔两小时,快速跳绳200下。王茹是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院长,“趁学校放假,我带着孩子一起动。虽然他没有减肥需求,但每天保持好的运动习惯其实是孩子正常身体发育乃至智力发育都需要的。”
以倡导绿色环保跑步著称的顺手捡跑团,今年暑假密集开出了针对社区青少年的捡跑活动“社区加油站-环保公益跑”,将垃圾分类与跑步相结合。每周5天,足迹遍布黄浦、长宁、浦东、宝山、闵行等区。
“每场20个亲子名额,由家长带着孩子边跑步边捡垃圾,每次报名都是‘秒杀’。有的孩子第一次是家长报名带着来,第二次就主动要求家长上网抢名额了。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很多参与的孩子都是熟面孔。”主办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针对今年疫情下的暑假假期,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以“在灿烂阳光下”为主题地策划主办了一系列中小学生暑假体验活动,除了“社区加油站-环保公益跑”外,还有“律动一分钟”亲子跳绳、“秀出你的美”操舞展示等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些熟悉又“新鲜”的体育活动在假期中锻炼出良好的体魄。
▲“社区加油站-环保公益跑”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和顺手捡跑团创始人交流。
“孩子们通常喜欢趣味性的活动,家长不妨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带领孩子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运动。”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教授王晓慧每年暑假,都会作为特聘专家参与指导巅峰减重夏令营。在她看来,游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竞技类运动项目既能充分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也能达到全面锻炼的目的。如果孩子较为内向,那自行车、跳绳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胖墩们在减重夏令营中参加体育锻炼。
作者:王星 李晨琰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除署名外均袁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