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最近总是觉得耳朵里很痒,还感觉有点闷,好像被什么东西蒙住了,一开始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也没当回事,但这几天症状愈发严重,耳朵奇痒无比,甚至晚上睡着了还会被痒醒!
与此同时,她发觉听力也有所下降,并伴有耳鸣。她实在忍不住,自己挖了一下耳朵,竟挖出一块块白色豆腐渣样东西!刘女士慌了,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她的耳朵是有了“外耳道霉菌”。
刘女士很惊讶——耳朵也会 “发霉”?是的,没错,耳朵也会“发霉”!
夏天气温高,尤其进入梅雨季后持续连绵的雨水让空气湿度升高,食物和衣物等很容易发霉,而在闷热潮湿的天气里,我们的耳朵也会潮湿、发痒。
耳朵“发霉”,医学上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又叫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在外耳道内的适宜条件下繁殖,引起外耳道炎症性病变。
真菌一般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孳生繁殖。日常生活中,外耳道进水、挖耳等会引起外耳道潮湿、感染。外耳道或中耳炎的分泌物堆积浸泡,也会使真菌孳生。正常人的外耳道略偏酸性环境,由于耳道进水或不适当用药,改变了外耳道的酸性环境,就会形成有利真菌生长的环境。此外,有全身慢性疾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等,都会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
外耳道真菌感染主要症状表现为奇痒,有时伴有胀痛,外耳道有分泌物、潮湿,真菌大量繁殖会有堵塞感伴听力下降、耳鸣,有些真菌感染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严重的可致面瘫、坏死性外耳道炎等。
可见,如果出现耳朵痒等症状,特别是伴有灰黑色或干酪样分泌物,不要随便自行使用滴耳液,要及时就医,诊断明确后针对病情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首先要清理外耳道内的污物,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保持外耳道干燥,禁挖耳。在此期间医生可能会开出抗真菌滴耳液,如氟康唑滴耳液或滴眼液等。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诊,清理耳道真菌团块和分泌物,以减少菌丝和孢子,这有利于药物的接触和吸收。
如何预防真菌性外耳道炎?首先需要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洗头洗澡时可以用耳塞或棉球保护外耳道,防止污水的进入。如果有污水进入,要注意清理,保持外耳道干燥。另外,要改掉挖耳的不良习惯,尤其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和物品或公共场合共用的器具挖耳朵。有中耳炎或分泌物的,要选用合适的滴耳液,合理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有耳部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作者: 吴净芳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