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粉嫩的静静安静地躺在暖箱内,双手交握,睡得正香。这是一个一出生便被死神打上标记的孩子——极低体重危重复杂先心病早产儿。
出生时体重仅1070克,手术时体重仅1300克,但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等一众专家的全力支援下,这条稚嫩的小生命打赢了生命中极为艰难又重要的一仗。当这颗比鸽子蛋还小的“超级迷你小心脏”再度有力跳动时,这个孩子获得了重生。
一个多月后的今天,静静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据悉,此次手术也创下了国内接受体外循环复杂先心病手术体重最轻患儿的纪录,也是儿科医院心血管团队、麻醉团队和新生儿团队挑战医学极限的一次重大突破。
▲换上新衣服,静静准备出院了
历经万难迎来的小宝贝却患有复杂先心病
静静是试管婴儿,母亲在孕育他之前曾流产多次。长达10年的时光中,夫妻俩在寻子之路上承受了身体及精神多重考验,终于盼来了这个小宝贝。
即使在产前诊断时,早已发现这是个患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先心病孩子,他们仍未动过放弃的念头。
贾兵告诉记者,静静所患有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即原本应该回流到左心房的肺静脉却异常回流到右心房,并通过房间隔缺损回流到左心房,从而维持生存。一旦房间隔缺损变小,血流就会淤滞在右半心,造成肺静脉回流梗阻,导致低氧、酸中毒,危及生命。
他直言,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复杂危重的心脏畸形,一般需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完成手术治疗。
足月出生,再行手术,贾兵做好了准备。不料,现实杀了个措手不及。静静在母亲孕30周时便提前来到这个世界,出生体重仅1070克,体重过低、全身器官发育不成熟,加之患有复杂危重先心病,情况非常棘手。
“所幸出生后心脏超声显示维持静静生存的房间隔交通足够大,病情还是稳定的。”贾兵当即带领心血管团队与新生儿团队等多学科进行全面评估并拟定计划,专家一致决定:待静静各脏器成熟些,体重增至2000克时再进行手术。
生命通道即将关闭,专家团队即刻行急诊手术
孰料转折再度出现,静静等不了了!
三周后,严重缺氧和呼吸急促导致他全身皮肤泛紫,生命垂危。更糟糕的是,心超提示,维持静静的生命通道——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仅1.6毫米。
这“1毫米”意味着静静的生命通道即将关闭;意味着再不行手术患儿将生命垂危;也意味着手术极度艰难,毕竟按照指征,先心病患儿的生命通道至少应在4毫米以上,方可手术。
医学的极限似乎已划下生死线,但有一线生机就当奋力拼搏,超越常规的现状只能用非常规的手段。
尽管此时静静仅1300克,贾兵还是当机立断,决定行急诊手术。短时间内心脏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新生儿团队等集结到位,为了这条孱弱的小生命,儿科医院专家们不停奔跑着。
这场手术究竟有多难?“术中使用的缝合线创下了最细记录。”贾兵介绍,一般常规手术中,缝合线能悬挂起五公斤的重物,而用在静静身上的缝合线挂个两到三克物体就断了。“这根线即使在光下,都要带着放大镜看”。
可以说,极低体重患儿的心脏比鸽子蛋还小,整个手术视野不过两指宽,在这颗“高度集成”的小心脏上行复杂的心内手术,无疑是对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及监护水平提出的一次极限挑战。静静能否闯过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重重难关,所有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同时憋着一股劲。
所幸,凭借精确的诊断、科学的决策、高超的技术,历时3个多小时,贾兵成功修复了这颗迷你心脏。
用“斤斤计较”的喂养为凯旋的小英雄“打气”
术后返回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静静如同凯旋的小英雄,成了焦点。在欣喜于静静手术成功的同时,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张蓉也不免担忧:孩子能否顺利撤离有创呼吸机?心功能能否有效恢复?喂养能否顺利?……
就此,一段“斤斤计较”的喂养之旅开始了。
NICU护理团队每天精确计算静静的液体、药物,仔细评估呼吸、心脏、神经和消化道症状体征,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勇敢的静静很争气,在经历了深低温停循环,延迟关胸后,全身循环灌注良好,氧合稳定,心功能恢复良好。
一周后,静静成功撤离有创呼吸机,随后又很快撤离无创呼吸机,不久又喝上了熟悉的妈妈的乳汁。
今天,已经成功长到2450克的静静终于能够出院了!
“出院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相反是住院治疗的延续。”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曹云称,出院前,医护团队已手把手培训家属母乳喂养方法、新生儿护理观察要点和新生儿复苏技巧,“我们还详细制定了多学科随访计划,包括新生儿科、心胸外科、眼耳鼻喉科等,为静静的成长保驾护航。”
此次成功救治1300克复杂危重先心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充分展现了复旦儿科顶尖的综合诊治水平,更是心血管团队,麻醉团队和新生儿团队挑战医学极限的一次重大突破。
值此之际,贾兵也再次呼吁,在如此优质的医疗资源下,危重的疾病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就能为疾病的治疗带来机会。
作者: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