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身治病历程,来自江苏宜兴的朱阿姨难掩激动之情。从三年前被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经历手术、化疗,再到化疗药物出现耐药性。她曾面对无药可医的境地,直至遇见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治疗才出现了转机。
为“多轮治疗后仍出现进展的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团队开出了“精准治疗方案”:先为患者进行“复旦分型”,再开展精准治疗,成功将治疗后肿瘤缩小的患者比例从不到10%提升至29%:其中部分亚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是100%获得缓解。
该研究成果于今天下午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发表,影响因子达到20.5分。
用四个“标签”,三阴性乳癌分型有了“快捷方式”
三阴性乳腺癌因缺乏靶点、复发转移风险高,常被认为乳腺癌中“最毒、最凶险”的一种。患者因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而被称为“三阴”,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左右。
不少患者经过多轮治疗后病情仍然无法遏制,经常规方案治疗后肿瘤缩小患者比例不到10%。
同样的治疗为何获得不同疗效?历时五年研究,邵志敏团队发现三阴性乳癌并非一种单一类型的疾病。通过绘制出全球最大三阴性乳癌基因图谱,对500多个基因热点进行检测,研究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复旦分型”标准。三阴性乳癌根据不同基因特征分为四个不同亚型: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型。
为便于临床上简易、快捷地鉴别三阴性乳癌患者分型,研究团队又进一步设置了四个在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雄激素受体、CD8、FOXC1、DCLK1),把它们作为三阴性乳腺癌亚型的“标签”。
邵志敏介绍,目前临床上仅需进行数百元价格的免疫组化检测,便可通过这四个“标签”快速得出患者的分型结果,诊断耗时短,具有广泛的可推广性。
分型找靶点再精准施治,乳癌缓解率大大提高
进一步分析后,邵志敏团队发现,不同三阴性乳癌亚型癌细胞所表现出的特性也有较大差异。
以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为例,此类乳腺癌细胞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这意味着此类亚型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而在腔面雄激素受体型乳腺癌细胞则有明显的HER-2基因突变,这类病人则可能适用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基于精准的分型方法,乳腺外科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名为“FUTURE(未来)”的“伞形”研究。研究纳入69例几乎“无药可医”的三阴性乳癌患者,朱阿姨就是其一。
结合分型“标签”对患者分类,研究团队对500多个热点基因进行检测,精准锁定不同分类患者癌细胞的特征,随后予以相应的靶向治疗。
研究成果令人欣喜,约29%的患者明显缩小,远超当前国际前沿治疗方法10%左右的缓解率。通过免疫治疗和联合化疗的方法,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约52.6%的肿瘤出现缩小。腔面雄激素受体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虽然HER2检测表现为阴性,但其中存在HER2基因的突变。团队尝试对这部分发生突变的患者进行抗HER2的靶向治疗。结果发现,这类患者的肿瘤发生缩小的比例高达100%。其中一例患者已经持续缓解长达半年以上。
在FUTURE研究中,研究团队也不断发现“新大陆”。
邵志敏介绍,分类为“腔面雄激素受体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比预计中的恶性程度更高,进展也更快,而且对抗雄激素受体的治疗不敏感。这部分患者尚需进一步分析其特征,并调整相应治疗方案,以获得长期疗效。
针对三阴性乳癌重磅科研成果的接连推出,邵志敏坦言,这与研究人员想法创新、医院伦理审批提速,与知名药企紧密合作不无关系。目前,团队正准备将“FUTURE伞形”研究推至临床一线,造福更多患者。
作者:李晨琰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