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勤洗手、戴口罩、定时通风和消毒,成了老幼皆知、妇孺共守的日常习惯。除了口罩,消毒剂成了普通人大战新冠病毒的必备武器。目前,国内疫情已经逐步稳定,复工、返校也渐渐开始,为了防止疫情反弹,许多公共场所消毒通风常态化,许多人的家里也自备洗手液、酒精、消毒喷雾等。
常见的消毒包括:物理消毒(紫外线、高温、电子辐射等)和化学消毒两大类。由于物理消毒在很大程度受场合限制,化学消毒剂应用更为广泛。
常用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8类:醇类、酚类、醛类、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季胺类、胍类消毒剂。我们常用的75%酒精、84消毒液、滴露/威露士等皆属于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可以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而冠状病毒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脂溶性溶剂和消毒剂敏感。因此,消毒剂对于预防冠状病毒非常有效。
然而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对消毒剂的使用确实要有所顾忌。事实上,消毒剂可能成为哮喘的诱发因素。不少哮喘患者都知道,哮喘发病原因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哮喘患者多属于过敏体质,当接触环境中的过敏原时,便会引发哮喘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哮喘患者的气道与常人不同,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一些对普通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事物,比如尘螨、花粉、冷空气、汽油味和消毒用化学品等,一旦哮喘患者接触到,便会引起呼吸道的极大反应,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这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作“气道高反应性”。
常年哮喘的患者往往对尘螨、粉尘、冷空气格外重视,加以避免,有效地防止了哮喘的发作,但常常会对日常消毒剂忽略。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不管是外出还是回家,哮喘患者接触到消毒剂的概率大大增加。消毒剂因其化学性和异常气味有刺激性,尤其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当哮喘患者受到异味和化学性刺激,特别是浓度较高、喷洒过于密集时,容易出现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发作。
那么,疫情期间哮喘患者如何进行清洁和消毒呢?
首先,尽量减少进入公共场所的次数。若必须进入,需佩戴好口罩,降低直接吸入消毒剂的可能性。
其次,家中清洁尽量选择通风消毒,床品衣物勤洗勤换,若必须使用消毒剂消毒,应该避免使用喷雾类的清洁产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避免直接呼吸道接触,使用后开窗通风。有研究证据表明,清洁喷雾剂的使用频率越高,哮喘新发比率越高;而非喷雾形式的清洁产品如洗手液、洗衣粉等与哮喘新发没有明显的关联。
最后,密切注意自己是否对某种消毒剂敏感,若有,可尝试更换其他类别消毒剂。一旦诱发哮喘,要尽快脱离诱发环境,及时应用哮喘缓解药物。
家中有婴幼儿,更应谨慎使用消毒剂。
有证据证明,早期频繁使用清洁产品可能会增加婴幼儿喘息和哮喘的发生。因此,对于哮喘易感人群,即家族中有哮喘病史或有过敏体质的孩童,要尽量避免过多过频繁地接触清洁剂以及其他易发哮喘环境因素(居住潮湿、宠物、毛绒玩具、被动吸烟等)。
如今,气温逐渐上升,街头巷尾花开得多了,柳絮梧桐絮飞扬,疫情期遇上过敏季,防病毒时勿忘防哮喘复发。
作者:汤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