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武汉新增病例为零,累计治愈出院4万例了。这是上海仁济医院的白衣战士们进驻雷神山医院的第37天。他们是雷神山的建设者,也是与病毒战斗的亲历者。仁济队伍里有一群年轻人,在特别的战场里书写了自己别样的青春。
他们就是雷神山医院年轻的住院医生们。
为爱而生,以命相托的信任
每个医学生走进医学院那天,都曾举起右手,铿锵有力地说出这8个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这群年轻人来到雷神山的时候,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在神经外科医生惠纪元的日记里,有这样一位患者,大家叫他老钱。老钱因为病情危重,气管插管后被救护车送到雷神山B区ICU,已整整治疗了一个月。
来的时候,老钱持续高热,全身缺氧,感染指标超过正常上限几十倍。医生们用尽了一切治疗手段,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抗感染,防治并发症。
入院两周后,老钱的感染指标似乎有了好转,但他还是时有发烧,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气依然异常。
病情进入了拉锯战,这可能会一点点耗尽老钱的身体储备,导致病情急转直下。
经反复讨论、并征得家属同意,医生们决定为老钱实施床边气管切开,改善他的气道状态和呼吸功能。他们很清楚,气管切开和人工气道建立会造成大量包含病毒的气溶胶飞溅,传染风险极高,但气道的明显缩短和阻力下降也将为老钱肺部的恢复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穿上厚重的三级防护,惠纪元跟随组长毛青主任和麻醉科老师走进隔离病房,床位护士已做好了一切术前准备。
手术开始了,惠纪元忘记了自己的惴惴不安。气管插管调整到位,镇静镇痛,气管穿刺,导丝置入,皮下通道扩张,气管套管放置,吸痰固定,在大家的默契配合下,手术十分顺利,仅用时15分钟。
气管切开后的几天,老钱的呼吸明显顺畅许多,体温也逐渐下降。由于肺部的病变严重,ECMO团队为他进行了一周的ECMO支持使双肺得以充分休息。
渐渐地,老钱顺利脱离ECMO,呼吸机也调整至脱机模式,他能够与医生们交流了,新冠核酸检测也已经两次转阴,有望顺利脱机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每个ICU的医务人员都牵挂着老钱,他们跟他说:“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珞珈山的樱花。”
这场战役中,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和曾经幸福的家庭。对每一位战士来说,把每一个操作,每一次监测,每一分呵护做到最好,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他们经历过护送病人检查时搬上搬下的气喘吁吁,他们经历过患者病情突变时的殚精竭虑,他们经历过鼓励安慰病人时的温情满溢……病房的公用手机里满是患者家属发来的短信,除了对病人的思念和关切,他们都不忘加上这样一句话:“谢谢上海的白衣天使。”
内分泌科的廖宇记得,一位呼吸机撤机的患者在刚刚清醒的时候迎来了57岁的生日。医生们拨通了他女儿的电话,当电话那头传来哽咽的生日歌,电话这头的患者紧紧拉住了日夜陪伴他的医护人员的双手,泪如雨下。急诊科的田磊记得,在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中,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病人在你们上海医疗队这里,我们万分放心。”消化科孙甜甜记得,当一位患者病重不治,她心情沉重地告知家属噩耗的时候,家属说:“谢谢医生,你们辛苦了。”
医生们说,在这场疫情中武汉人民做出了最大的牺牲,他们以命相托的信任,我们绝不辜负。
与梦同行,在使命中成长
905,是一辆特殊的武汉公交。
这个车次负责运送雷神山的援鄂队员们从驻地到医院,24小时,昼复夜始,从不停歇。这些年轻的医生们,也在每日的往返中,渐渐成长。
初到第一天,雷神山上阳光灿烂,而战士们的阵地,在不见阳光的病房——当时大概还不能称之为病房,因为还需要特殊的“装修”。物资搬运、信息培训、房屋配置、卫生打扫、仪器安装调试、感控标识张贴……48小时,普通病房改建完成;96小时,重症监护室开张。
他们笑着完成了所有事情。
没有人提起抵达武汉时候的紧张,没有人提起第一次进舱前的焦虑,没有人提起整日不见阳光的抑郁。他们写诗,画画,讲段子,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更好地投入工作。
心内科医生孙嘉腾深有感触:“虽然我们见面都是笑嘻嘻,可是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这是一个战场,在病房的每一刻其实都面临着危险和压力,要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在这里,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
张松是一名麻醉科医生,气管插管技术已经纯熟,然而穿着防护服,带着正压头套插管却是人生第一次。
3月4日,一名新冠患者突发呼吸窘迫,氧饱和度急剧下跌,张松和上级医生朱辉在第一时间赶到床边,用可视喉镜挑起了患者的会咽部位,准确地将导管插入患者声门,连接好呼吸机。
然而,患者的血压又骤然跌到休克血压之下,他们立刻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并用最快速度给患者进行了股静脉穿刺置管,为患者的复苏赢得了时间。终于,患者氧饱和度上升了,血压也逐渐稳定。
张松松了一口气,才惊觉已浑身湿透。他深切感受到:“麻醉科医生是队伍里的拆弹小分队,必须沉着、冷静、镇定、专业。
内分泌医生岳江和刘文曾是呼吸机“小白”,如今,根据血气检查和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
风湿科医生吕遐和消化科医生傅琳娜变身“雷神超级小能手”,搬运物资、验收水电、设计工作动线、制定医嘱模版,一丝不苟。
消化科医生谢元鸿和心内科医生曲孝龙每天都被大后方的温暖所感动。亲朋好友师长同事的关心,校友会的物资支持,雷神山班车司机“不睡觉也要送你们好好睡觉”的准时接送,建筑工人、信息工程师、超市售货员、食堂送餐员、快递小哥甚至是酒店前台值班小姐姐的微笑祝福,都给了他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同为消化科的医生陆君涛说:“我见到了真正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和时间赛跑,和死神抢人。这里有炫酷的ECMO,呼吸机,CRRT;这里有来自内外科各个专业的战士,大家团结协作,每一个人都在快速地成长。”
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张继东如是说:
经1万多名“基建狂魔”在极短时间里建成雷神山,全国各地有多支医疗队进驻,2月19日,我带领的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也进入了雷神山。这支队伍由上海市6家三级医院组成,共521名队员,主要负责4个普通重症病区和一个ICU病区。
队员们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混编队伍统一指挥需要费点心思。我们的思路是,每个病区安排1个三甲医院来承担。ICU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把相关专业人员都充实到ICU,也安排了ICU、CCU和急诊的护理团队到ICU去。
刚开始时,挑战确实不少。新冠肺炎病人是我们过去从没碰到过的,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场大战,队员们得到洗礼,有所历练,虽然辛苦,但值得欣慰,我们的事业是一代代传承的,我是“60后”,我们的队伍里有不少“90后”,我的使命除了救治病人,还要把这支队伍带好,让年轻人成长起来,成为中流砥柱。
如今,这群年轻的战士们依然排队坐着905去上班。他们见过武汉的夜晚和凌晨——寂静,冷清,却并不缺少希望,因为朝阳即将升起。
2月25日,位于美丽珞珈山的武大官微发布了一条消息:“校医院旁的早樱花开了。樱花大道的花开,还会远吗?”下面有这样一条留言:“忽然想哭,想回珈。”而在全国病例已经逐渐清零的今天,大学生们回家的日子,已屈指可数……
此刻,在长江之尾和长江之眉,在浦江之滨和武汉三镇的大学校园里,樱花已满枝。
我们,一起去看珞珈山的樱花。
作者:李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仁济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