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汉柳无人赏,黄鹤翅垂不得飞。近两个月,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横行。人们对这一疾病感到焦虑甚至恐慌,究其原因,除了疾病具有较高传播力外,更主要的是对它的不甚了解或者一知半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就来说说新冠病毒这种疾病的特点及其科学防控。
呼吸道病毒,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
新冠病毒是多种呼吸道病毒中的成员之一。呼吸道病毒的特点是: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近年来,新认识的新型H1N1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以及历史悠久的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它们都是呼吸道病毒。此外,还有鼻病毒、腺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也都是呼吸道病毒。
冠状病毒,顾名思义,其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形如花冠的突起。冠状病毒科中的其他成员也可以引起人类的普通感冒,但是有三个“不太安分”的成员,可以引起较为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它们就是引起“非典型肺炎”(SARS)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MERS-CoV)和本次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
已有研究方向,部分野生动物可以携带冠状病毒进而成为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均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蝙蝠可能是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而病毒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媒介,即中间宿主。
呼吸道病毒,在理论上均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只是致病力强弱的区别。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力强,但其治疗有特效药,且引起重症肺炎较少;H7N9禽流感病毒的人际传播尚不确切,多为禽传人;而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力较强,且可人际传播。
战胜疫情,一起去吃热干面
从当前情况看,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这一形势离不开全社会、尤其是医护人员在筛查、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从上海的实际诊疗中我们发现,健全的多学科会诊和查房制度,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功不可没。“愿将人病尤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在此,要向所有的医护人员致敬,向所有为控制疫情而努力的人们致敬!
“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相信有了以上的知识,大家就不必对新冠肺炎过于焦虑和恐慌。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我们共同携手,战胜疫情,早日回归生活正轨。
毕竟,前方还有樱花胜似雪,春水碧于天,还有奶茶、冰淇淋和热干面在等待着我们。
有效防控必须抓住“三要素”
针对传染病的防控主要有三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本次新冠肺炎的防控,也不例外。
【控制传染源】
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故避免接触相关动物是“王道”;由于其人际传播的特性,发现感染者并追踪其密切接触者,是控制传染源的前提,也是感染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易于流行或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医疗机构的预防与控制》中提到,对于这类疾病,第一条措施就是早期快速识别患者。
此次新冠肺炎流行初期,由于大家对该病毒和疾病认识得不够充分,同时春节假期人员的流动,都导致其在短期内广泛传播。后来,有关部门关闭了野生动物市场,并积极发现、隔离患者,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病例的增长。
但由于新冠肺炎初期病情较轻,仅有低热甚至只有乏力干咳等症状,不像SARS以高热起病,故该病不易于早期发现,客观上给疫情的控制提高了难度。
该病目前的常规确诊方法为实时荧光PCR方法,实验室检验过程一般仅需几个小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但是,由于采样手法以及试剂盒稳定性问题,有时,即便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过,该病的CT表现与其他病毒肺炎不同,具有特征性,早期为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几天后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典型的CT表现也有助于病例的早期发现,故而武汉地区使用CT来诊断这一疾病。
【切断传播途径】
新冠肺炎主要可通过飞沫、接触途径传播。
●针对飞沫传播,有几点注意:
1.戴口罩是一个简单有效的保护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目前推荐的口罩有两种: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对普通人群如就诊者及陪护者,建议佩戴外科口罩及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为较高级别的防护,主要用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尤其是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医生使用。
2.人际交往。保持间距也是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一般以1米以上为安全距离,尤其在没有戴口罩时。
3.对有咳嗽或打喷嚏症状者。注意咳嗽礼仪非常重要,尤其是有喷嚏症状者,由于一次喷嚏可喷出约1.2万个小飞沫,是每次咳嗽排放量的几十倍;较大的飞沫快速沉降,小的可以在空气中随气流漂浮,在顺风环境下,喷嚏中的飞沫喷射可达9米远,并以每秒钟30米以上的速度飞行。
咳嗽礼仪主要是指在咳嗽时通过手肘或纸巾,而不是手掌遮挡口鼻。一方面,可以减少飞沫大范围播散;另一方面,防止手被飞沫污染后再污染其他物体表面造成二次传播。
针对接触传播,环境消毒最为重要。人们接触频率较高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键盘,尤其是电梯按键应引起重视。同时,注意手卫生,使用皂液及流动水,或手消毒剂、消毒湿纸巾等消毒双手。
●对不能避免的人群聚集如乘坐电梯,更应注意切断这些传播途径:
1.尽量不乘坐或少乘坐电梯。
2.等待电梯时,如有多部电梯,应合理分流人员;如电梯间太拥挤,可等候下一辆电梯;等电梯时,发现同行者有咳嗽或发热,尽量避开一起乘坐;进入电梯间前,应规范并全程佩戴口罩;遵守咳嗽礼仪,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及时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如无手消毒剂,可使用湿巾纸擦拭双手,如无湿巾纸,则避免用手去触摸自己的口鼻眼及公共物品,直至洗手之后。
3.进入电梯间后,避免大声说话或谈笑;如多人乘坐电梯,彼此之间应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电梯内的物体表面,包括按键;触摸按键时,可用肘部或手背部触摸,或垫纸巾触摸。
4.乘坐电梯后怀疑手被污染,应及时洗手。
5.对于负责电梯运营的单位,应加强对电梯的清洁消毒,增加清洁消毒频次,特别是开关及楼层按键;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夜间或非人流高峰期,可打开电梯门进行彻底通风。
还有不少人,很关心由气溶胶导致的空气传播途径。理论上讲,通过该途径传播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已发现的暴发案例也表明空气传播不明显。对于SARS时期、香港淘大花园物业中,粪便通过抽水马桶形成局部高浓度气溶胶进而传播的模式,是否可以在本次新冠肺炎中复制,尚有争议。针对空气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升级硬件设施来有效切断,如负压病房、良好通风,以及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等。
【保护易感人群】
●这主要包括有保护性的隔离及疫苗研发两方面:
有些人对自身症状拿捏不准,不及时就诊可能传染给家人,就诊要去医院、去发热门诊,继而担心增加被传染的风险。当前疫情下,对于发热超过一天的,建议至医院就诊。候诊期间需要注意: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物体触摸,加强洗手或手消毒。
医疗机构需要注意的是:做好环境消毒、室内通风,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在用药方面,能口服不要输液,避免人群聚集。
疫苗的研发需要较长的周期,目前尚无特效的疫苗问世;但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以及医护人员,注射流感疫苗等可以减少发热及呼吸道疾病机会,降低就诊概率。
由于尚没有特效的疫苗,对易感人群来说,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维护良好的自身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黄英男 胡必杰(作者均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医生,其中胡必杰为全国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 图 | 均视觉中国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