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桶4L容量的桶装水
一张桌子
卧室的木质门架
网购来的颈部训练器
……
近日,在浙大二院附近的一间小屋子里
一堂所有“教具”都居家触手可及的健身公开课开讲了。
公开课的主讲人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运动医学)医生沈炜亮。10年外科临床经验,20年专业健身经验,30年身体状况变化总结,沈炜亮把它们“带”进了自己的直播课。既是骨科医生,也是健身教练;既是医学生博导,也是健美杂志撰稿人……学术型健身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两桶矿泉水:把家变成健身房
“如果你真的懂得如何运动,两桶矿泉水就足够你锻炼到全身。”直播课上,沈炜亮用他的居家健身“神器”——两桶4L装的矿泉水,在镜头前示范起各种健身动作。
肩部侧平举、俯姿“划船”动作、腿部深蹲,沈炜亮借助两桶水阐释不同人群应该遵循的运动规律。“器械不是关键,关键是你懂得科学锻炼的理念。这两桶水最有用,它们相当于哑铃,身体很多部位的运动都可以用到它们。”
没时间去健身房,就把家变成健身房。相比于外面健身房里大大小小的专业器械,沈炜亮的“居家健身房”显得更加接地气。除了桶装水,桌子、椅子、门框,还有网购来的肩部训练器、简易沙包、手持俯卧撑支架等,都是他锻炼身体的常用“武器”。
“实在没器材的话还可以借用自己家的娃。”在沈炜亮的家里常常会上演“高段位”亲子互动。他说,自己做俯卧撑常感觉自身的负重量不够,家里又没有健身房里的器材,有时候就叫孩子趴到自己背上来,起到负重沙袋的作用。有时在户外的公共健身器械上做引体向上,6岁的女儿也会挂在自己腿上增加负重。
对于有专业健身基础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的沈炜亮来说,“用娃健身”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孩子会帮我数数,为我加油,对她来说也是一种玩耍,她很乐意跟我一起锻炼,这也是我跟孩子增进感情的一种互动方式,我觉得挺好。”沈炜亮说。
三餐食谱表:科学练成健美身材
细心的同学发现,在沈炜亮的直播间门后,满满当当地挂着大大小小的奖牌。它们都来自浙江大学校运会。
沈炜亮的运动天赋从学生时代就崭露头角。2001年,沈炜亮从老家的新昌中学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体育成绩一直很好的他代表医学院参加学校运动会,第一年就报名了十项全能。铅球、110米跨栏、400米跑……由于身体素质突出,十个项目中有一半项目他的排名都能进入前八。
对科学健身的重视来自一次意外伤害。沈炜亮在110米跨栏比赛中足部跖跗关节脱位,由于没有足够的运动康复意识,原本3个月就能恢复的伤病,足足拖了一年时间他才能勉强正常行走运动。“那时刚学医,自己不懂科学运动,也没有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能告诉我怎么康复锻炼。”这次意外让他意识到科学锻炼和康复的重要。
2015年,在瑞士进修学习的沈炜亮用4个月时间减掉了15kg体重,还练成了8块腹肌和倒三角型的健美身材。很多人问他,是不是出国后饮食不习惯吃得不好?是不是不适应环境睡眠不够?答案却是恰恰相反。
直播课上,沈炜亮晒出了自己在瑞士进行专业健美训练时的一周食谱:薯片、巧克力、奶酪、饼干、肉类、蔬果,早中晚三餐一顿不落,甚至连夜宵也没有舍弃。
“控制一天的总摄入量就是秘诀。”他打了个比方,“脂肪囤积就像游泳池,放进去的水多,流出来的水少,必然就会积累起水。”那时候,他每天早上跑步,晚上健身,所以尽管什么都吃,甚至是垃圾食品,消耗的热量却远大于摄入的热量。
有健身经历和医学背景作底,沈炜亮还在我国最早的专业健身刊物《健与美》杂志上撰写了很多文章。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把自己20年来的健身之道总结为16个字:摸清底细,合理饮食,科学健身,中庸之道。
《健与美》
十年学医路:追寻“大医”治未病
如假包换的健身达人,最常穿的却是白大褂和手术服。
作为浙大二院骨科(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和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副所长,沈炜亮和大多数一线医生一样,每日忙碌在看诊、手术和大大小小的课题研讨中。
2016年,沈炜亮回国后在浙大二院开设了浙江省第一个“肌腱病专科门诊”——主攻肩痛(肩周炎/肩袖损伤)和膝痛(交叉韧带/软骨损伤)。门诊号十分抢手,总是在放号当天就被挂满。半天看诊时间,沈炜亮只接诊20位左右患者。
“我看诊比较慢,会询问比较仔细,几乎每一位病人我都会进行查体。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看诊,所以一上午看不了太多人。”接诊时,沈炜亮习惯拿笔在一张小纸片上把病人的病症、骨骼的结构描绘给对方看,让病人真正清楚自己的病症在哪儿,下一步有哪些治疗选择,有什么利弊关系,医生将通过什么手段来处理等。
严格和细致为他赢得了病人中的好口碑。2018年,沈炜亮获评“全国2017年度好大夫”荣誉称号,称号授予从全国1.4万名线上骨科专科医生中最终筛选出的12位,沈炜亮是浙江省骨科医生中唯一的入选者。
“好大夫”平台的诊后服务及患者推荐中,沈炜亮医师的推荐也一直排在科室最前。
大医治未病。这是沈炜亮学医十余年的坚守。
“假如一个医生的医术不好,不了解病人的整体病情,寻不到“精准”的治疗方法,就可能导致小病发展成大病。如果是一位医术合格的医生,在病情初起时就已经能把病人治好了。而真正医术高明的医生,是在病症还未表现出来之时就能判断、医治并防患病症。” 沈炜亮解释说,这就是自己始终自勉的“大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
“每个医术高明的医生都是从小医生做起并逐步经验积累的。”用沈炜亮的话说,从2011年博士毕业到现在,自己已经打过了与疾病的八年“抗战”。“一个医生的成长,和前辈们的领路是分不开的。一路走来,我的硕导范顺武教授,博导陈维善教授和浙江大学爱丁堡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教授以及运动医学专科的戴雪松和吴浩波两位主任教会了我很多,他们把自己的科研和临床‘功力’传授给我,我很感恩。对于一些肌腱病相关的常规手术技术我已熟练掌握,能帮助病人解决实际病痛。接下来要做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创新,往更高的层面努力。”
如今,沈炜亮已经操作了千余台运动医学手术,成为浙江省骨科临床医生中最年轻的博导之一。工作之余,他也常常参加医学科普,进行公益讲座,帮助更多人防患于未病。“大医”之精诚,行在路上。
作者:樊畅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