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发生以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防控新冠肺炎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战场,紧抓社区排查、隔离观察、道口检测、复产复工指导等重点环节,逐步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健康筛查的“哨点”、社区疫情处置的“主力军”、企业复工复产的“把关者”,不断织起社区疫情防控防护网。同时,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1月31日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恢复门诊,社区医务人员全力以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常规诊疗服务,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有序,继续守护全体市民健康。
扎实推进社区疫情防控
春节期间,本市近1/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日常诊疗(主要在远郊、近郊地区),方便群众的就医问诊。同时,全市共有8个区(长宁、松江、青浦、奉贤、崇明,宝山、浦东、闵行)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发热门诊,其中27家社区全天对外开放(长宁、闵行、松江、青浦、奉贤、崇明区)。
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发热患者的筛查,落实就诊病人信息登记与跟踪,特别是对于具有发热症状的可疑人员,强化跟踪、报告与短暂留置,切实提高病例的发现与预警。
自1月25日起,本市全面实施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排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点地区人员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每天进行测温、询问和观察健康状况,对发现发热等异常症状的人员,按程序上报,并协助实施人员转运和救治。
特别是3月以来,境外疫情发展迅速,按照防控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克服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等困难,对来自境外重点国家入沪人员进行了隔离观察,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沟通和管理难度加大。
针对这一情况,市外办、各区招募翻译专业的志愿者参与隔离观察工作,同时充分运用科大讯飞等各类翻译软件。市疾控中心已印发了英语、日语、法语、韩语版的《个人防控指导手册》。目前各区正在加大统筹人员配置,增加翻译人员、翻译设备配备,提高沟通交流效率。
按照“三个强化”、“三个一律”的要求,全市社区医务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进入上海的各个交通道口,做到“逢人必查、逢车必检”,实施健康状况登记,确保不放过一个可疑人员。截至目前,共累计派出社区医务人员2.8万人次参与道口排查,已累计为1063万入沪人员进行了体温测量。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加强对小区居民的健康宣传与指导,对街镇和居委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对小区实施消毒、清理等卫生整治工作。2月10日本市逐步复产复工以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调医务人员,加大对企业的日常防护措施的指导和培训,严把复工关。
诊疗服务有序不间断
自1月31日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调配医务人员,挖掘内部潜能,压缩非紧急服务需求,优先满足居民最需要的基本医疗健康服务,提供门诊、住院、预防接种等常规健康服务,确保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不间断。对于部分因人手紧张暂未开诊的服务站点或村卫生室,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做好告知,引导居民就近至服务中心或其他站点、村卫生室就诊。
全市6000多个家庭医生团队主动关心签约居民,运用手机APP、微信、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了解签约居民健康状况与需求,指导签约居民做好健康自我管理与个人防护,提供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服务,对签约居民提出的健康咨询予以第一时间解答,尽可能让居民便捷获得基本健康服务。对前来就诊的签约居民,按规定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等政策,对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用药的门诊慢性病患者,可最多一次开具三个月用量的药物,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就诊频次,又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服务体验。对于住院病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属非接触式送餐服务,运用微信视频等方式做好病人与家属的沟通。对于全科门诊、预防接种等,采取预约服务方式,既减少同一时段人群聚集,又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就诊、接种需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通过“互联网+”手段,丰富服务供给,便捷居民获得有针对性的服务渠道。
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继续做好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确保服务连续、不间断。在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本市养老机构实施封闭管理的情况,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做好对签约养老机构内住养老人的健康服务,通过上门巡诊、互联网远程等多种手段,优化服务内容,实施健康管理,满足住养老人的健康服务需求。
作者:唐闻佳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