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如其来,很多人进入“宅模式”,学生经历“史上最长寒假”,一些上班族则开启“居家办公”。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快速适应这种“新冠生活方式”。比如,家庭内部吵架多了,夫妻吵架,父母与孩子吵架,抑或“自己跟自己吵架”——反正就是不开心。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突发的危机袭来,人出现这些应激反应是正常的。问题是,有没有办法适应这种危机,不要让糟糕的情绪影响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上还有一句话:如果问题可以解决,烦恼是多余的;如果问题无法解决,烦恼是无用的。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战胜新冠肺炎的健康心理防护常识。
新冠疫情扰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普通民众居家隔离,担心疫情扩散被感染;疫区人民害怕得不到救治,担心失去生命和亲人;防疫人员担心工作出问题、被追责,担心会和不配合的群众起冲突;而处在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则面临着更大的身心健康威胁。面对疫情,人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焦虑。
延迟复工、延迟开学、居家隔离,宅在家里没事做,人们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更长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使我们的生活作息更加不规律,不利于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家庭矛盾升级。
那么,宅在家里的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过度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的问题呢?
步入电子信息时代,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学生很容易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儿童青少年学习负担重、自我价值感不足、缺少和同伴的沟通,都容易使他们逃避现实,到网络上寻求满足感。另一方面,有的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无法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亲子关系不良,这也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主要原因。
另外,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急于摆脱学校、老师、家庭的管束,追求独立个性,都可能使他们对内容新奇、富于刺激的网络和游戏产生迷恋。同时,儿童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却很难自拔。
如何防止儿童青少年上网成瘾?
首先,家长要多陪伴孩子,营造和谐美满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温暖感和归属感,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协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引导孩子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耐受挫折能力,学会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再有,要重视多元智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家长要与孩子一起了解网络,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管控孩子的上网行为,和孩子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培养孩子自我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再次,要加强人际关系的引导,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技巧,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促进青少年注重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友谊,好的朋友能使人受益终身。
最后,居家也要创造条件,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让青少年旺盛的精力有发泄的渠道。
除了青少年,疫情期间为了打发时间或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一些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也出现了过度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的问题。有的人担心被感染,一直在手机和网络上关注各类疫情信息,越看越恐慌、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想看新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关注疫情的进展,看到感染数字增加就寝食难安,再加上生活不便、听信各类谣言抢购物资,以及暂时不能复工、承受经济压力等因素,刷着一版接一版的《疫情防护指南》,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恐慌,更加手足无措。
面对这些慌乱,建议大家放下手机,减少负面信息摄入量,规律作息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适度运动。不妨做做菜,听听音乐,浇浇花。当前,我们国家上下齐心抗击疫情,形势向好,所以一定要有信心!
如果因为手机、网络明显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且不能自行调整,建议在疫情期间可以拨打当地的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寻求帮助。待疫情结束后,可以到专业机构针对网络游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求帮助。
作者:王海红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