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场特别的入党宣誓仪式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举行,12名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在这里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们是:胡必杰、琚明亮、凌云、陈楠、张屺俊、徐婷婷、张雯霞、宋小雨、干静静、董文芳、石英群、俞佳琦。
说这场入党宣誓仪式特别,是因为疫情的特殊性,让大家都没办法集中在一起。他们中,有的人在八楼指挥中心,随时关注着所有在院患者的情况;有的正在应急隔离病房里,不远处就是在院患者;有的刚结束上一轮隔离病房工作、正在观察楼接受隔离观察。12人,分处多地,约定时间通过“云宣誓”形式入党。
目送患者治愈的他,迎来自己的难忘时刻
国家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高级别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是这批火线入党名单上的“老大哥”。“60后”的他多年来始终被误认为“就是党员”“是民主党派”,殊不知,从“小胡”变成“老胡”,胡必杰心里始终埋着一个念想:如果有机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1月20日,上海报道首例确诊病例,市公卫中心就正式进入“应急状态”,这里是上海集中收治确诊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被誉为上海“战疫堡垒”。
胡必杰是上海市最早入驻市公卫中心的专家之一,1月27日入驻至今已超一月,目送一批批患者治愈出院,今天他迎来了自己的难忘时刻——入党宣誓。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很容易被影响。”影响胡必杰的其实是一群“老战友”,他们是张文宏教授、卢洪洲教授等等很多人,尤其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国家救治专家组成员卢洪洲教授。
原来,2003年,就在非典肆虐之际,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各选调一名青年骨干医生到非典临时作战工作组,胡必杰是中山医院的代表,卢洪洲是华山医院的代表,两人共事整整一周,随后胡必杰被抽调随卫生部会同世界卫生组织督导专家奔赴中国各地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工作。时隔1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两人再度聚在一起,聚在了因非典而生的市公卫中心。而当卢洪洲无意看见专家材料时注意到“老胡”还是“群众”时,这个“老战友”坐不住了。
“卢洪洲书记直接找到我,我也觉得自己应该进步一下。”胡必杰教授说,这是他与共产党的缘分,时隔17年的“战友”重聚,了却他多年的心愿。
疫情还在继续,胡必杰在“战疫堡垒”的工作也在继续。“上海的治愈出院率已经超85%,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工作只在重症危重症患者,其实我们关注的是所有患者,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普通患者不向重症危重症发展。很多人以为我们每天就两次查房,不查房的时候我们在查文献呀,用药如何调整,综合治疗如何推进,都是专家们一点一点摸索出的经验,没任何捷径可走。”胡必杰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他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康复随访计划的制定。
至今没走出隔离病房的人,他说:要留到最后一刻
▲陈楠在宣誓(陈楠供图)
“尽管不是共产党员,但我早就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请党组织考验!”2月4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净化中心主任陈楠写下入党申请书,今天,埋藏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
自1月30日晚上进入应急病房,陈楠至今也没离开这里。那晚一位危重症患者急需抢救,他带领CRRT团队(连续性血液净化)冲进第一线,为患者提供血液净化支持。经过一夜的努力,危重患者转危为安。
有些患者有炎症风暴,需通过血液滤过清除炎症因子;有些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内环境不稳定,也要提供相应治疗服务……陈楠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共有7位患者接受过CRRT治疗,4位患者的治疗正在进行时。
进应急病房后,陈楠做了两个重要决定——等疫情结束再撤离,递交入党申请书。“我是医院中唯一负责这方面工作的,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我应该留下来。”他说,CRRT治疗,细节很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偏差。
▲a3应急病房现场(陈楠供图)
在应急病房,惊心动魄的抢救不少。令陈楠印象深刻的一次,当时他正给一位65岁男性患者做CRRT,患者突然生命体征不平稳,氧饱和度飞速下降。应急模式立即启动,专家组讨论后予以ECMO治疗,经两小时紧急抢救,患者生命体征终于平稳,当时陈楠已是满头大汗。之后团队又连续三天为患者提供24小时CRRT治疗,情况才逐渐好转。
“我们的病区都是危重症患者,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碰上清醒的患者,陈楠也会聊上几句。一位上海阿姨亲切和蔼,每次见到他,总会嘱咐一句注意防护,保护自己。
令陈楠感动的是,家人对这份工作的理解。“爸爸在医院里救治病人,很勇敢,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一次视频中,8岁儿子信誓旦旦地说,要像爸爸一样努力学习,将来治病救人。
“我不止在拯救患者的生命,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下一代。”陈楠很骄傲。当得知入党宣誓的消息,他还在应急病房工作,“很荣幸!希望以后用更加优异的表现回馈党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医生我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两度进入隔离病房,即将结束隔离观察的她还打算申请第三次
对1989年出生的护士董文芳来说,昨晚就有些特别。晚上10点多,消息来了,党旗来了!同事将一个大信封送到医学隔离观察楼,门卫将大信封拿到电梯口的桌子上,董文芳戴好口罩,将大信封拿到房间里……全程人员“零见面、零接触”,接力传递的东西是董文芳等待了一天的——打开一看,一份公卫中心应急病房临时党支部讨论接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议程,一份入党誓词,以及一面党旗。
董文芳连夜将党旗妥妥帖帖地挂在了房间的墙上,明天她就要面对这面党旗独自宣誓——因为,她正在医学观察楼里,接受隔离观察。所有“战友”将通过视频形式见证她的宣誓仪式。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接受隔离观察了。董文芳是市公卫中心呼吸科护士,也是第一批进入市公卫中心应急隔离病房的护士,1月20日她进驻隔离病房,收治的正是上海的首批确诊患者。
“疫情就是命令,当时没想什么害怕。” 董文芳说,进入市公卫中心十年了,在这个战斗集体中,早已习惯了这种随时随地进入战斗状态的模式。
经过第一个工作7天,她迎来“换防日”,进入医学观察楼,度过14天观察后,她再度申请进入隔离病房,2月9日,她又进去了。
“第二次进去更得心应手,情况熟悉,大家合作更默契。”董文芳说,疫情以来,目睹着同事们尤其是党员同事们“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次递交请战书,自己很容易也变得热血沸腾,“你在这样的集体里,很难愿意置身事外。在病区里,穿着隔离服很闷热,但看见那么多渴望被救治的患者,你根本不会去想什么危险不危险,就想跟大家一起去战斗,一起竭尽所能帮助更多患者。”
再过三天,董文芳即将结束这一轮医学隔离观察,她打算申请第三次进入隔离病房。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丨摄影:袁婧;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