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年首个工作日,对24岁的藏族姑娘琼达(化名)与家人来说意义不同,经过近一个月治疗,姑娘重获新生,迎来了2020年的阳光。这背后,源于一项神奇的治疗办法,国际医学界称此为“上海方案”。
2019年12月5日,琼达因乏力、气促,从昂仁县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就诊,医务人员在门诊检查中发现,她的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极低,随时有生命危险。
琼达随即被带往血液科病房,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援藏医生、现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啸扬对其做了详细问诊,发现她的病没那么简单。
远程会诊助诊断,首次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在医学上称此为三系下降。”李啸扬主任介绍,此类疾病需要通过骨髓检查以明确诊断,而此前,由于检查技术和检验手段的局限性,该项检查无法在日喀则地区进行。
2015年开始,通过几批上海援藏专家的带教,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已常规开展骨髓检查。琼珍入院后,李啸扬主任第一时间为其进行了骨髓检查,骨髓涂片交由在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进修的病理科医生亚李读片。
亚李在骨髓片中发现,有一些细胞“表现异常”。诊断明确,才能对症治疗,一切必须争分夺秒!基于通过瑞金-日喀则血液临床中心的协作平台,这份疑似异常的骨髓细胞图像被传回上海,瑞金医院骨髓细胞室熊树民主任和朱正医生立即复核涂片,发现了大量的异常早幼粒细胞。
消息传回日喀则,李啸扬主任根据病理远程会诊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患者得了一种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恶性血液病。
这是日喀则地区诊断的第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得到诊断的血液科医生即欣慰,又焦虑,欣慰的是,患者明确了病因,焦虑的是,这病在西藏地区极其罕见,尚无可即用的药物。
千里传递救命药,“上海方案”高原再造奇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以来被公认为白血病中最为凶险一种亚型。20世纪70年代,经不断筛选实验,医生们发现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在体外实验中使APL的早幼粒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的中性粒细胞。1986年瑞金医院成功治愈的第一例重危病人,轰动世界,这标志肿瘤诱导分化治疗的应用成功,这也是瑞金医院血液科践行“转化医学”领域的开端。
李啸扬主任介绍,该类疾病在拟诊的早期就需要维甲酸的介入,可预防患者自发性出血,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早期死亡的风险。但由于西藏地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极为罕见,维甲酸并未长期储备,因此琼达的最佳治疗时间可能延误。
紧急时刻,上海后方启动支援方案,瑞金医院血液科李军民主任远程查房后制定了治疗计划,即用“上海方案”全力抢救患者。
要知道,30多年的时光里,“上海方案”已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从一种高度致命的疾病,转变成一类能治愈的急性白血病。目前,该方案已被美国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采用,为全球认可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方案。这一方案的奠基人就是中国著名血液病专家、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
方案制定后,如何将“救命药”尽快送往西藏,又是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的难题。
瑞金医院方面得知此事后,党委副书记俞郁萍、副院长陈尔真副院长连夜安排调配,为患者准备了第一个月的治疗药物。日喀则市委副秘书长齐宝华负责将药品从上海护送至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乐飞也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药品使用流程的伦理审批。
最终,患者在诊断APL后的第三天就用上了救命药。
传经送宝留西藏,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虽然已将最关键的药品用于治疗,但琼珍的治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李啸扬主任介绍,APL治疗的最初一个月极为关键,死亡率高,主要是由于患者需经历感染关、出血关等一系列考验。而高原地区,血制品等APL治疗必备药品不如平原地区调配便捷快速,这亦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此次治疗中,琼达就出现过严重的血浆制品过敏反应,一度出现喉头水肿的危机症状。李啸扬主任组织团队全力抢救,利用丰富的治疗经验使琼达一次次转危为安,终于让她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安全出院。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及综合内科普旺主任介绍,五批援藏专家会定期进行讲座,让当地医生开拓眼界。就在几周前,李啸扬主任刚为科里介绍过APL的诊断和治疗,没想到,这么快,相关知识就用于琼达的生命救援。
据了解,目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是西藏地区唯一一个血液专科,承担着日喀则一区十七县的血液病防治工作。该科也是全国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的领先科室,相关医疗成果被国内外同行认可。李啸扬主任说,援藏专家的任务就是要让当地医生“遇到疑难不害怕,遇到杂症有办法”。
西藏已逐步建立起分级诊疗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出“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的目标。
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军民教授告诉记者,未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将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偏远地区的患者一样能享受最新的医疗成果,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琼达是不幸的,白血病对任何一个患者、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打击;但她又是如此幸运,幸运于王振义团队发明的“上海方案”、幸运于上海-西藏两地专家的大爱无疆、更幸运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以及组团式援藏医疗所带来的医疗技术和理念。
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五批上海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共23名队员正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工作,他们将为守护西藏地区人民的健康贡献智慧与青春。
作者:唐闻佳 朱凡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瑞金医院供图,经病家同意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