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很多人爱钻电影院,没想到有人因此迎来“灾难”:感觉头痛、头胀。其实,这是偏头痛的表现,不止电影院,冬天在超市、地下商城等较密闭的空间里,人流密集,二氧化碳浓度高,加之炫目的各类商业电光刺激,很容易诱发头痛。
好在,这类头痛是一过性的,会自行缓解。而临床上,头痛病里有不少“顽固分子”“少见分子”,有些难治的头痛令病人“痛不欲生”,连医生也“头痛不已”。
头痛“四大家族”古怪类型多
头痛,几乎人人都有体验。比如,感冒、发烧就会感觉头痛,脑袋被撞了也会头痛,血压高了、长瘤子了也会头痛。这时的头痛是一个症状。但还有一种头痛是疾病的表现,即没有别的损害,就是以头痛为表现。
全世界研究头痛领域最大的学术组织——国际头痛协会,就把头痛分为两大块: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
所谓“原发性”,就是没有别的原因,它的表现就是头痛;
而“继发性”是因为别的原因引发的头痛,比如外伤、脑出血、高血压、感染、脑膜炎等原因导致的头痛。
我们今天就来具体说说原发性头痛,它可分为四大块——
第一是大众熟悉的偏头痛。在中国,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偏头痛,女性尤其高发,五到六个人里就会有一个患者。在神经科领域,很多人关注痴呆、脑卒中,其实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第一位的神经科疾病恰恰是偏头痛,很折磨人。
第二是紧张型头痛。比如临近年底,各类总结会、连续加班增多,头痛会高发。这类头痛就像感冒一般常见,几乎人人都有,大多休息好了就会缓解。
第三是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这类头痛影响到大脑重要神经——三叉神经,会引发特定头痛,其有很多亚型,最常见的是丛集性头痛。
第四是其他少见类型。比如有人一下子喝冷饮或吃棒冰就会头痛,又称“冰激凌头痛”现象,夏天常见。有人在突然剧烈运动几分钟后,出现后脑勺疼痛,这是运动后头痛,此外还有睡眠痛,都是稀奇古怪的少见病。
“闹钟头痛”,真让人脑壳疼
在原发性头痛里,很多头痛要么会自行缓解,要么有较有效的干预手段,对生活影响不算高。唯独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下的丛集性头痛,尤需引发关注。
丛集性头痛,顾名思义,就是密集的、一簇簇的头痛感,其特点是“要么不犯病,犯病起来就很集中”,两年犯一次头痛,一犯就两个月里每天痛,两个月过了,一切又恢复正常,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在一天里,它也很有规律,每天痛的时间相对固定,因此很多病人都可以“预测”发病时间,比如在发病期每天凌晨三点,头痛就来了,像闹钟一样,到点就发作,这个头痛因而又称“闹钟头痛”。
这其实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头痛,国外年患病率为万分之五左右,国内没有准确统计数据。这与几方面因素有关,一来因为少见,认识它的医生不多;二来,患者没有“跑对科室、找对医生”,导致很多病例到很晚才确诊,还有大量患者没有确诊。
目前,国际上对它的研究也不是很透彻,有效干预方法不多,很多时候,医生是从患者的表述中丰富着对它的认识。比如,医生经常让病人形容痛的程度,他会告诉你,像“霹雳”一样把他“劈”开。
临床上还有一个对疼痛打分的方法,0分代表不痛,10分代表最痛、痛得熬不住要撞墙。这类病人基本打的是9分至10分,形容发作时是“痛不欲生”“像脑子里有一个锥子”。
丛集性头痛还有一些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比如“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现在的诊断标准是15分钟至180分钟,它不像偏头痛可以达到72小时。但丛集性头痛痛得非常厉害,外国人称其为“自杀性头痛”,不是说这类病人会抑郁自杀,而是恨不得跳楼、撞墙寻求解脱。此外,由于它触犯的是掌管面部感觉的三叉神经,所以会伴发眼睛充血、流泪、鼻塞、眼睑肿、瞳孔缩小等表现。
从发作频率看,目前的诊断标准是最少隔天犯一次,最多一天犯八次。这样的“痛不欲生”,一天来八次,人是要崩溃的,尤其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病人在发病期的两个月里天天熬着,无疑是极端痛苦的。
丛集性头痛还有“性别特征”,中青年男性多发,20岁至40岁是发病高峰,原因尚不明。已有研究发现,压力、烟酒是触发因素。
是不是男性饮酒机会更多些?这里尚未有确切关联研究。因为是少见领域,所以目前基本靠医生出于科学兴趣自己研究、观察,拿到项目基金、资金的机会很有限,所以研究推进度远不如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神经科其他“大病”。
从现有观察看,它的遗传度不高。要知道,偏头痛60%有家族史,而丛集性头痛可没有这么高。
“头痛门诊”让病人少走弯路
为了让病人尽可能“少走弯路”,仁济医院以及国内部分医院已陆续开设“头痛头晕专病门诊”。根据我们的观察,到我们医院确诊的丛集性头痛病人没有一个是第一次头痛就来的,都是之前在很多医院、很多科室兜兜转转,做了一堆检查,磁共振、脑CT、验血……钱花了不少,诊断没有明确。
很多病人也表述不清楚自己的症状——有时发病,有时好了;怎么会好的,也说不清。而医生繁忙,也没时间好好问,或者也缺乏这方面知识。这种种因素叠加,导致病人及时诊断率很低,漏诊率高。
头痛门诊希望让病人“少走些弯路”。或许有人会问:即便确诊了,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又有什么用呢?回答是:有用的。目前,丛集性头痛主要有两种治疗方式:
一是经验性用药。头痛的持续时间为15分钟至180分钟,病人吃药后半小时缓解,不过到底是自己好的,还是药效作用,尚不明确,可能吃安慰剂也会好。经验用药里还有止痛治疗。目前认为最有效的缓解头痛方法是100%纯氧高流量吸入,此外还有曲坦类药物、普通局麻药利多卡因等。
二是预防性治疗,就是打断这个丛集发作期。目前已有一些临床用药,但对心脏、血压、肝肾都有一些副作用,需要医生权衡利弊用药。
客观地说,现有治疗只能说做到发作时减短发作期、降低发作程度,比如头痛程度从9分变成6分,或者原本要痛半年,现在痛两周。这是治疗的意义与现实。总体来说,对这个病还缺乏特别给力的治疗,需要更多医生、科学家共同努力。
目前,头痛门诊日渐增多,在上海,华山医院、第六人民医院、长征医院等三甲医院一直坚持开设这个门诊,这是个好现象。从仁济医院头痛门诊的实践来看,每周一次的门诊,总是“爆满”,一个上午,我们四五个医生要看150人至200人,可见需求之大,病人到专病门诊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对症的治疗,而这种“集中”也利于医生发现“规律”,推进临床研究,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对头痛患者的精神心理干预也需引起重视。疼痛本就是不愉快的感觉,而我们常说的“三胞胎”就是疼痛、失眠与抑郁焦虑。慢性失眠的人90%有抑郁焦虑,2/3长期头痛者伴有失眠和抑郁焦虑,抑郁焦虑患者90%是失眠的,2/3或1/3有各种躯体疼痛症状。三者“捆绑”出现是因为在大脑里它们存在共同的机制。治疗上,癫痫、抑郁焦虑与各种疼痛的药物往往也是重叠的。
作者:李焰生(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神经内科教授)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