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除大脑外有最多神经元的人体器官。这些神经元彼此交织,与大脑进行双向信息传递以应对环境刺激,故而被称作“第二大脑”。
众所周知,肠道是消化、吸收营养最主要的器官,食物养分能通过消化道的微绒毛源源不断地输送入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个过程中,约10万亿肠道细菌的作用举足轻重。肠道菌群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约有1000多种,参与免疫系统发育、营养物代谢、抵抗外来病原菌侵袭等,维持正常生理稳态。异常的菌群结构及数目将有可能通过影响脑肠轴、参与多种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认知障碍,就是其中一种。
脑肠轴,顾名思义,指的是大脑与肠道的“链接”,这种链接是双向的,既包括从肠道到大脑的由下而上的信号,也包括从大脑到肠道的由上至下的信号。从广义上来说,脑肠轴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枢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其中涉及肠道微生物、肠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在细菌感染、抗生素或益生菌干预等情况下,肠道菌群的数量及种类发生超出正常范围的变化,会出现菌群失调。异常病原菌相关分子、代谢产物或肠道细胞因刺激产生的各类信号分子,可直接入血或刺激相关受体,产生精神症状。因而,药物若能恢复正常的菌群分布,可能对改善病情有帮助。
那么,认知障碍就是记忆力不好吗?要知道,医学上认为的认知概念范围很广,包括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思维、决策、注意、意识等大脑信息加工的过程,并不仅仅指记忆力下降。即使是记忆力减退,也有不同表现。有些人是近事记忆受损,比如刚经历的事不记得,以前发生的事则不受影响,而症状严重者,可能两者都不记得。
对于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找词、造句、论述能力减退。轻者不能明确命名某件事物,比如用“打扫的东西”来代替“扫帚”;造句、写作的句子会比较简单,与之交谈时,旁人会觉得内容空洞、重复简单词汇。
失用和失认也是认知障碍的表现。比如,认不出人、颜色、空间,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开始只是不能辨认陌生的道路,容易迷路,后来可能发展成不认识亲人、不认识回家的路。有些人的肢体运动可能会不协调,不能听指令完成简单动作。这些都属于认知障碍的范畴。
近几年,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热点,许多疾病都与之相关,但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有专家认为,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从而形成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群结构。一项随机双盲试验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牛奶(对照组)或益生菌混合物(益生菌组)治疗12周后,发现益生菌组患者的MMSE评分(一种认知障碍测试量表)有改善,提示益生菌可能对改善大脑认知功能有帮助。
以往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这种相关性可能是通过脑肠轴相联系,但其精确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因此,肠道微生物-脑-肠之间复杂的网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去解构。
作者:项思莹 陈剑华(作者陈剑华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