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一的肿瘤,早诊早治意义重大。今天,“胸科-徐汇学科项目型医联体肺癌早期筛查及防治一体化项目”宣布正式启动,将覆盖徐汇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肺癌早期筛查与防治一体化进程。这是胸科医院响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部署、开展“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医院开放日”的系列活动之一。
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肺癌(I期)五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5%左右,早期肺癌和晚期肺癌的预后差异较大,“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肺癌防治具有深远意义。
2013年,上海市胸科医院率先在全国发起规范化肺癌社区早筛项目,在徐汇区政府、区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调研全区3万多名居民,筛查8000多例高危人群,并总结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民特性的筛查“高危系数”。
2013年,上海市胸科医院以其同步国际前沿的医学意识和医疗实力,开始大力倡导“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该项目联合徐汇区卫健委,在徐汇区内的田林、枫林、斜土、康健、漕河泾、徐家汇六个社区同时开展。如此大规模运用低剂量螺旋CT开展肺癌规范化早期筛查,当时在国内实属首次。
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高达94.1%,比传统检查方式高出70%以上。根据最新一轮筛查数据显示,在所有经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人群中,发现肺部结节的人群占筛查总人数的11.1%,而其中,经医生诊断为高度疑似肺癌早期患者的仅占筛查总人数的1.83%。
这些结果与国际权威同类筛查项目结果基本一致。该项目主要牵头专家、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介绍,目前,这些高度疑似患者中已有52人接受了手术治疗,都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早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高达100%。
正是在此基础上,上海市胸科医院与徐汇区卫健委协作,决定以项目型医联体为依托,联合徐汇区疾控中心和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肺癌早期筛查及防治一体化项目”,建立起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该项目服务的对象为家庭医生“1+1+1”签约人群——
通过居民健康档案大数据筛选,家庭医生获得肺癌高危人群信息,并对其进行高危评估;
被确定为高危人群的居民,家庭医生可通过跨院际的医生工作站平台直接为其预约胸科医院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居民根据预约时间,来院后直接完成检查;
其后,胸科医院将把检查结果和后续随访建议回传至家庭医生,居民不出社区即可获得相关信息;
需进一步治疗的居民还可由家庭医生直接为其预约胸科医院的专病门诊,胸科医院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为就诊居民进行全程治疗。
其间,就诊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将同步传至家庭医生,使其全面了解居民病情及病史情况,并在胸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为居民的后续康复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社区医疗服务。
启动式后,为进一步强化社区医生服务能力,使家庭医生不仅成为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更能成为健康科普传播的宣传队,项目组展开了面向13个社区的家庭医生的系列培训。首次培训邀请了韩宝惠教授,就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进行讲解。
据介绍,该区域专科医联体项目在建设中,将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医防结合。建立公卫机构、基层医院、专科医院的“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二是注重全程健康管理。为居民建立肺癌防治的“初筛-转诊-CT筛查-诊疗-随访-康复”全程医疗服务链,形成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
三是注重优质便民。按照“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路”的原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就诊次数、缩短等候时间、畅通信息渠道。胸科医院的部分肺癌诊疗的专家号将向徐汇居民预约开放。
胸科医院院长潘常青称,该项目在推进时还将着力探索做到“三个配套”——
一是配套肺癌专病信息系统。建成全市首家贯通三级医院、区级平台、家庭医生工作站的专病防治信息系统,做到院际间筛查信息、治疗信息、健康管理等信息共享。
二是配套双提升培训体系。建立提升社区医生肺癌专业知识与技能,科普传播能力,以及居民肺癌防治知识科普教育的一系列培训体系。
三是配套双考核激励体系。建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的区级层面考核激励制度和以分级诊疗为抓手的医院层面考核激励制度,将重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分级与协同落到实处。
徐汇区卫健委副主任任雪雷称,希望通过体制机制的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将“胸科-徐汇”的好做法推广到更广区域,造福更多的百姓。
作者:唐闻佳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