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4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体育产业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在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评价:“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体育用品业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体育产业的规模在过去五年间快速增长,推动了不少相关企业、社团组织、品牌赛事等出现。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由1.35万亿元增长至2.2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18%;而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0.64%增长到0.94%。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会达到1%至3%。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写出了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20年达到1%的发展目标。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所获得的消息,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在他看来,不少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体育协会深入改革、群众健身市场迅速发展等现象,亦展现出全社会对体育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用品业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体育用品以及相关产业制造、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的总产出达到1.78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80.9%。李颖川认为:“这是体育产业的支柱为带动就业、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体育改革,推动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用品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在竞赛表演业的引领下,上海体育产业也实现了飞速发展。2014年至2017年间,上海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3%提升至1.6%,远超同期国内平均水平。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发展体育产业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路径,我们要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思维与务实的举措来推动上海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占悦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