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天仙》剧照和《青丝恨2018》剧照。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供图 制图:冯晓瑜
第四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将于12月5日至13日在长江剧场举办。作为主办方,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与本报日前联合宣布,将有京剧、昆剧、越剧、淮剧、瓯剧、黄梅戏、梨园戏七个剧种的八部作品陆续上演,充分体现全国各地当代戏曲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探索创新。
创办于2015年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以“戏曲·呼吸”为主题,希望戏曲人吸入传统精髓与当代理念,呼出小剧场戏曲新鲜气韵。三年来,平台极大地促进了青年戏曲人与当代青年观众之间的交流,成为年末上海演出市场的热点话题。而由本报和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的专题研讨会,也为小剧场戏曲从学术定义到发展现状、再到未来市场潜力提供真知灼见。
据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介绍,本届戏曲节收到各地院团申报剧目共25部。而各地也对戏曲节发出展演邀约,今年就有不少海外业内人士前来观摩,谋求深入合作。
此次参演的八部作品,有上海本土院团近年的新创作品。上海京剧院的新编京剧《青丝恨2018》尝试用倒叙的手法,重新解构敫桂英与王魁耳熟能详的故事。上海昆剧团的原创昆剧《长安雪》,则在呈现昆曲传统的程式唱腔外,融入一些默剧、相声元素。上海越剧院的实验越剧《再生·缘》,不仅在剧中采用西洋乐器与越剧唱腔呼应,同时以当代视角审视越剧经典人物孟丽君,探讨现代女性如何把握自身命运。
上海轻音乐团推出京淮合演剧目《新乌盆记》,演员将跨老生、丑、青衣三个行当演绎不同角色。
同是江南文化孕育,安徽黄梅戏艺术剧院带来了首部黄梅戏小剧场作品《玉天仙》。舞台以一根绳子围出一方天地,重新演绎《汉书·朱买臣传》里马前泼水的故事。江苏南京越剧团创作的《僧繇》则通过“90后”创作团队的大胆探索,以戏曲形式重现“魏晋风骨”。
小剧场戏曲节的舞台上也少不了各地的珍稀剧种,尤其是剧种在全国范围内仅余一个团的“天下第一团”。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当家人曾静萍送来了《陈仲子》,聚焦“迂腐而又荒诞”仕子陈仲子。浙江温州瓯剧首次参展,带来了他们的实验瓯剧《伤抉》。
有着丰富的剧种样式与探索模式的同时,今年参展剧目在国际市场也有不俗表现。实验越剧《再生·缘》在今年6月受邀参演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实验黄梅戏《玉天仙》则在7月的第三届韩国戏剧节中,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剧目获最佳国际剧目奖。也正是因此,戏曲节市场反馈热烈,线上开票当天,就有两部剧目演出票售罄。
今年开始,小剧场戏曲节正式“落户”长江剧场,在谷好好看来,戏曲节与之气质再契合不过。作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下属剧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长江剧场地处“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核心地带,见证这个“戏码头”的百年辉煌。上月重新开门迎客的长江剧场,于改造之初就旨在填补目前沪上戏曲演出创新性、实验性小剧场缺乏的空白。一红一黑两个剧场为戏曲人探索创新提供“实验场”,让古老的戏曲与先锋的剧场形态、舞台硬件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
作者:黄启哲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