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之际,艺术节和文汇APP联合推出《我和我的艺术节》专题报道,邀请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艺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讲述与艺术节一路走来的故事,从鲜活的创作、演出经历中感受当代中国艺术家们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我就觉得非常磅礴,好像大家要努力加油,要团结奋进的感觉。”“他的旋律里有我们熟悉的成分,也有他的再创作。”……“90后”新生代作曲家、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龚天鹏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为主题背景创作的交响合唱音乐作品《启航》于上海大剧院演出后,有观众对龚天鹏的作品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启航》是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首演作品,也是历年来艺术节开幕式中主创“最年轻”的作品。龚天鹏以“海归”视角来诉说中国故事,抒发中国情怀。
谈到自己和艺术节的故事,龚天鹏承认,《启航》这部作品,之前其实引起很多的质疑。“他们说很奇怪,一个二十多岁的‘90后’,居然会写这样的东西。”
龚天鹏回忆,创作《启航》可能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的姥姥、姥爷都是新四军。“从小姥姥哄我睡觉,都是唱红歌。接触得最早的就是很多老的、经典的革命歌曲,潜移默化地成了我童年的回忆。我一直就很喜欢这些东西。”
“当时团里就说,我们这有个年轻作曲家,这个如果要写的话,其实可以考虑让他试试。整个作品的成型虽然很紧张,但也很顺利。作为一个65分钟到70分钟的作品,大家压力都很大,我每次口头上去汇报,艺术节组委会都说你就给我们钢琴上弹一下。我其实当时很痛苦,一台钢琴能奏出什么来?我就拼命地在钢琴上砸,累了半天,大家也没听出来你到底想说什么。”
“就为了能凑一个下午的时间排练,全上海的文艺乐团都出动了,虽然也还有很多问题,但最起码音乐大家都接受。”
龚天鹏笑着回忆,“首演那一天,我是后台打字幕的字幕员。因为合唱全是词,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能够熟看总谱的人。打字幕其实和演奏差不多,很紧张。弹钢琴可能错一个音别人还不会发现,但是打错一个字,人家全知道了。我打字幕时的心情,比上台演奏再难的协奏曲,还要紧张。”
“当时我们签了一个协议,日后只要没有合唱,我就弹钢琴,只要有合唱我就敲字幕。所以就为了字幕这个事情,我要好好地活下去。”
“因为《启航》,我从只是听说过艺术节,其实没有艺术节这个概念,可能作品都会在,但是谁去挖掘它们呢?两三千万人口的一个城市,又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么多藏龙卧虎的人存在,真的需要这么一个平台。”
龚天鹏由衷感慨,“好演出、好作品,对每个人都是受益的。”
视频来源:艺术节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