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为中国走向新时代吹响了进军号,也以强大的动力,促使中国芭蕾艺术迈开了大步前进的脚步。40年来,上海芭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壮大和发展,如今,已成为建设全球卓越城市,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
8月3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拉开帷幕,“前行的脚尖”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芭蕾图片展也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揭开面纱。
100多年来,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让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码头。上海不但是中国电影、唱片、交响乐、话剧等等文艺品种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芭蕾的起源地: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就有来自苏联时期舞团演出芭蕾舞剧的记载;当时的上海芭蕾教育,培养了胡蓉蓉等后来为上海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芭蕾艺术人才。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舞蹈学校刚刚成立就创作排演的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成为二十世纪华人舞蹈经典作品。
40年,在传承之中用芭蕾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在图片展的“底蕴”部分有一张照片,是胡蓉蓉与英国一代芭蕾大师玛戈·芳婷的合影。胡蓉蓉少儿时代即在上海学习芭蕾,曾担任上海舞蹈学校副校长,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的主创之一;玛戈·芳婷童年时就在上海学习芭蕾,后来担任英国皇家芭蕾舞剧院的主要演员,是世界著名芭蕾舞大师之一。两位同样从上海走上芭蕾道路的舞蹈家,于1979年在上海相逢,其时,正逢上海芭蕾舞团组建。
在党中央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上海不仅开始了经济发展新的起跑,也十分重视城市文化内涵的建设。1979年,脱胎于上海舞蹈学校《白毛女》剧组的上海芭蕾舞团宣告问世,胡蓉蓉出任上海芭蕾舞团首任团长,先后在舞剧中扮演主角的凌桂明(大春)、石钟琴(白毛女)、茅惠芳(喜儿)、余庆云(喜儿)、董锡麟(杨白劳)、张大为(黄世仁)、陈旭东(穆仁智)等一批教师和学生,集体转型成为芭蕾舞职业演员。从此,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拥有了专业芭蕾舞表演团体,而《白毛女》也成为上海芭蕾舞团的经典保留作品,40年来,一代又一代演员在传承之中,把这个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白毛女》第一代“大春”的扮演者凌桂明也来到了展览现场。如今已经满头白发的他,看着当年的剧照里年轻的自己,凌桂明十分感慨。他学起了当年剧照里的动作,双腿分开,右手向前,左手抬高,托起“白毛女”的右手。完美主义的凌桂明说:“这张照片我并不满意,重心应在右脚上,身体略微前倾一些。”虽然今年已经74岁了,但凌桂明身上仍然保留了“大春”英姿飒爽的影子。
40年来,上海芭蕾人才在国际比赛摘金夺银
国门打开,视野拓宽;观念更新,交流频繁。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中,上海芭蕾获得了茁壮成长、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芭蕾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喷涌而出,40年来涌现了大批作品;自汪齐风成为首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芭蕾选手之后,40年来,上海培养的芭蕾人才从未停止过在国际比赛摘金夺银的脚步。
展览在“耕耘”和“荣耀”板块,分别以时间轴方式,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芭蕾的创作和选手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部分成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上海芭蕾舞团为主的创作表演队伍,一方面通过文化交流将更多的世界经典作品引入国内舞台,在不断满足观众和培养观众对芭蕾欣赏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芭蕾实力;另一方面,芭蕾工作者积极探索芭蕾语言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在创作中表达中华情怀、讲述中国故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如《玫瑰》《雷雨》《梁祝》《四季》《花样年华》等等。而《简·爱》《哈姆雷特》《马可?波罗》以及豪华版《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的呈现,则展现了上海芭蕾工作者敢于面向全球,对人类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创新精神。这些“上海制造”文化产品的陆续问世,也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城市精神在上海芭蕾发展中的切实体现。
努力积累原创作品,芭蕾工作者从未停下翱翔的翅膀
在芭蕾园丁们的精心培育之下,上海芭蕾表演队伍在新老交替中代代相传,后继有人,建立了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机制。年轻的选手们以扎实的基础、超凡的实力和出色的发挥,在国际比赛的舞台上摘金夺银,赢得了世界目光的关注,也以舞姿大大扩展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响力。有不少芭蕾人才还在走出校门后,加入了各国芭蕾舞团,成为世界芭蕾发展中耀眼的中国元素。从四十年前只有一所舞蹈学校,到如今已由上戏附属舞蹈学校、上戏舞蹈学院构成芭蕾人才专业教育体系,上海的专业人才培养源源不断。遍布全市难以计数的业余舞蹈学校,不但是广大市民追求艺术之美的体现,更为芭蕾在这座城市的发展培育了丰厚的土壤。
改革开放激活了上海的演出市场,吸引了各国舞团来到这个“文化大码头”,用脚尖为观众展现世界芭蕾的缤纷。尤其是从1998年起,随着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一批现代化剧院陆续投入使用,设施先进的舞台和规范齐全的服务,吸引了世界优秀芭蕾舞团先后来到上海,从古典芭蕾到现代芭蕾,从经典作品到现代节目,从传统风格到新潮时尚,一批又一批作品在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演、亚洲首演、世界首演。芭蕾的多姿多彩在精彩视觉体验中传递着世界芭蕾发展潮流的多元内涵,不仅让广大观众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也使得人民大众在感受各国文化的精华中开眼界、长见识,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上海的芭蕾观众群体越来越庞大,这座城市的国际文化气息越来越浓郁。
上海在迎来全球芭蕾舞团丰富市民精神生活的同时,努力积累原创作品和整体提升表演实力,芭蕾工作者从未停下翱翔的翅膀,迈开“走出去”的步伐,以优秀的表演和“上海制造”的作品呈现芭蕾新“源头”的精彩。许许多多选手在国际舞台上获奖,让外国同行渐渐发出了“纯正的古典芭蕾在中国”的惊叹;而随着上海芭蕾舞团等带着《梁祝》《花样年华》《简·爱》《天鹅湖》等一批“上海制造”巡演各国,国外的观众们除了送上热烈的掌声,还真切地感受到了芭蕾演员充满活力的中国风采,纷纷送上“芭蕾的未来在中国”的高度评价。
作者:李硕
编辑:李硕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